摘 要:近年来我国并购案例和并购规模有逐渐增加的态势,由于并购对资本配置和企业经营有改善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备受管理层与学者的关注。汽车行业由于受到产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利好的推动,从2002年起行业内并购现喷井式的增长,包括上汽、南汽、广汽在内的多家汽车行业巨头都有并购案发生。为了能够评判此轮汽车行业并购浪潮成功与否,以及为未来行业内并购提供参考,本文从并购动机的角度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此次并购的动因,接着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公司绩效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并购动机的实现情况对并购的成功与否进行评断。
关键词:汽车行业;绩效分析;并购动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10年3月28日,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一、并购动机
1.弥补产业短板:吉利在成立初期制定了成本领先的发展战略,但这使得吉利很难进入中高端汽车市场。2007年吉利确立了全新的企业战略,即“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要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技术,市场和品牌这三个核心竞争力缺一不可。但吉利在技术、人才和研发等方面仍然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存在着较大差距,单纯的依靠自身积累远远不够,吉利需要通过并购、合作等资源整合方式,绕开技术壁垒,才能以较快的速度掌握核心部件研发、生产能力。
2.发挥管理协同效应:如上文所介绍,吉利的优势在于价廉,而在高档轿车市场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管理团队缺失。沃尔沃则拥有一支成熟的管理团队和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吉利收购后,沃尔沃继续作为独立运营的法人,其管理层拥有执行商业计划的自主权,沃尔沃继续在豪车市场发展壮大。吉利也能吸收沃尔沃的管理经验,弥补其缺陷。
3.营销能力及品牌效应的提高:沃尔沃是拥有着80多年历史的国际知名企业,有着高端的企业形象,丰富的销售经验,在销售渠道、品牌效应上有很深的积累。并购前沃尔沃在全球有100度个国家地区的2500家经销商,销售渠道遍布全世界,有着深厚的渗透力,其品牌也多次入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等荣誉。并购后吉利将把产业优势并入沃尔沃,借助沃尔沃的平台和技术统一管理,双方优势互补,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沃尔沃对未来发展的迷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2007年开始沃尔沃的全球销售量一路狂跌,从2007年的45.83万辆下降到2009年的33.48万辆;除了销售量下降,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豪车市场的占有率也连年下降,从1998年的12.6%,下降到2009年的7.2%,沃尔沃从2006年开始出现巨大的亏损。母公司福特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企图帮助沃尔沃脱离困局,但收效甚微。
5.相关政策推动:针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给汽车行业带来了重大机遇。此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国政府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2009年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从政策上支持了吉利走向海外,促进了此次并购的成功。
二、吉利公司2008年-2014年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吉利2008-2014年的年报,我们可以发现,销售净利率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最大值20.19%下降至2014年的8.79%,其中2010年达最小值7.71%。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跨国汽车制造商,如通用、大众、丰田和雷诺等,都不约而同地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销售增长乏力。净资产收益率大体上也是下降的,从2008年的18.11%下降到2013年的16.51%,可能的原因是吉利的总资产不断提升,然而净利率提高的速度没有总资产提高速度快,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其中最大值为2009年的18.58,最小值为2012年的15.51%,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小幅提升达16.51%。
2.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2008年最大值22.08下降到2012年的11.01,2013有小幅的上升达到12.86。积压库存商品增加,存货占用资金的比重也增加了。总资产周转率在并购前后同样呈现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最大值1.34下降到2013年的最小值0.88,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变小,收入转化为资产的能力在减弱。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并购支付了大量的现金,导致流动资产减少,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是决定总资产周转率的主要因素。
3.偿债能力分析: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在并购前后呈现下降趋势,速动比率参考值为1,但是它会根据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速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由2008的0.85先上升到2010年最大值1.25,然后下降到2013年的最小值0.78。这可能是因为收购当年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负债增加,并且后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流动资金相对缺乏。
4.成长能力分析:并购完成后的3年来,吉利资本积累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吉利汽车通过并购沃尔沃而获得了协同效应。2011年11月吉利和沃尔沃成立“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2012年3月,沃尔沃开始向吉利转让技术,双方共同研发性能优越,节油,尾气排放少的环保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2012年12月,吉利获准使用沃尔沃的中型汽车平台技术、汽车内部空气质量以及安全技术;终上所述,吉利在并购后通过与沃尔沃的技术交流,引进沃尔沃在安全配置,环保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了吉利的技术研发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本文从并购动机的角度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并辅以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佐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有目的性的横向并购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中,吉利明白自身的短板是中高端汽车市场,而沃尔沃的优势正是先进的技术和绝佳的品牌优势,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市场地位,打开了国际汽车市场,走向了世界汽车中高端汽车市场,这是一个有明确目的的并购。通过此次并购,收购方能够迅速弥补自身短板,绕开壁垒,提升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且并购后整合成本相对较小,巧妙的应用国内和国际资金,在短期内就达到获得技术协调效益目的。
结论二,横向并购有助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应。就汽车行业来说,市场、技术、品牌缺一不可,投入成本巨大,品牌效应突出是行业的主要特点,横向并购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整合并购双方企业的优势资源,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规模效应。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有助于品牌形象和国际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论三,善意并购有助于并购后双方企业整合。并购前吉利与沃尔沃和福特主要股东进行了充分的磋商,双方就收购条件达成了统一,正是这种友好的收购方式,保证了收购后沃尔沃管理层与员工能继续努力经营企业,同时也让吉利顺利地从沃尔沃获得技术、市场、供销商等优势资源,大大缩短了整合成本和时间,减小了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收购后绩效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对吉利的建议:(1)关注财务风险,加强现金管理,适当降低负债比率。吉利汽车应加大销售平台的建设与投入力度,整合吉利与沃尔沃的营销资源,实现营销方式多元化,尽可能扩大销售量。同时也要加强对于现金的管理,适当的运用财务杠杆,降低负债的比例,适当增加股权资本的运用,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吉利汽车需要顺应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环保问题的趋势,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2)加强技术整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现阶段国家优惠政策力度有限,新能源汽车存在价格高,实用性低,消费者难以接受等问题,吉利应通过并购、合作等资源整合方式,在向发达国家和中高档汽车市场进军时,绕开了技术壁垒,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购的资源优势,避开贸易壁垒,以较快的速度掌握核心部件研发、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来晨天.中国汽车民企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特区经济,2013.
[3]周绍妮.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5.
作者简介:许新宇(1993- ),女,汉族,安徽省怀远县人,在读硕士,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