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静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此病患者在发病的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在得到确诊时,其病情多已进入晚期或发生了转移。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由肺癌引起的骨转移约占所有癌症骨转移患者的35%,而在肺癌骨转移中又以NSCLC发生的骨转移最为常见(约有30%~65%的NSCLC患者在得到确诊时就已存在骨转移,且多为溶骨性骨转移)。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是咪唑杂环类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唑来膦酸可有效地抑制破骨细胞的异常活性,使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患者的血钙水平恢复正常,降低骨转移癌患者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探讨用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NSCLC骨转移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近期我院收治的62例NSCL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NSCLC骨转移患者。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他们的年龄在36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4.67)岁;他们NSCLC的病程在1.3年~4.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1±1.03)年。在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他们的年龄在37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4.98)岁;他们NSCLC的病程在1.6年~5.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4±1.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唑来膦酸的用法是[1]:取4mg的此药物,将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15分钟左右滴完)。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次。
1.2.2 对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吉西他滨+顺铂(即GP方案)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2]:①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第1天和第8天,取1000 mg/m2的吉西他滨,将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30分钟左右滴完),每日静脉滴注1次。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②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第1天~第4天,取20mg/m2的顺铂,将其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30分钟左右滴完),每日静脉滴注1次。治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
1.3.1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我们参照数字评分法(NBS)对其镇痛的效果进行判定(用数字0-10来表示疼痛的级别,患者疼痛的级别越高,说明其疼痛的程度越严重)。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的程度下降2级。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的程度下降1级。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的程度无任何改善或在加重。镇痛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WHO制定的转移癌疗效评价标准,将这些患者骨转移病灶的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4个等级。①完全缓解:经过治疗,患者原有的骨转移病灶全部钙化或者完全消失,且治疗的效果可维持28天。②部分缓解:经过治疗,患者原有的骨转移病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成骨性病灶的密度逐渐降低,且治疗的效果可维持28天。③稳定:经过治疗,患者溶骨性病灶部分钙化或者缩小。④进展:经过治疗,患者出现了新的病灶或者骨转移病灶的面积增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其中,以(x±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镇痛效果被评定为无效的患者有17例,为有效的患有9例,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其镇痛的总有效率为45.16%。在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镇痛效果被评定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为有效的患有13例,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其镇痛的总有效率为87.10%。观察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 [n(%)]
在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被评定为进展的患者有4例,为稳定的患者有10例,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8例,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9例,其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4.84%。在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被评定为进展的患者有1例,为稳定的患者有4例,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1例,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5例,其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的对比 [n(%)]
骨是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NSCLC远端转移的50%。其中,以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过程是由肿瘤细胞和骨组织微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个恶性循环过程。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骨转移都发生在中轴骨,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中轴骨中含有大量的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肿瘤干细胞易在此处停留,进而形成转移病灶。
一直以来,临床上主要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由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和由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唑来膦酸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它可以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而起到抑制破骨细胞发育及抑制前列腺素、乳酸等致痛物质产生的作用[3]。另外,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4],将唑来膦酸与吉西他滨、顺铂等化疗药物联和使用,还可以起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内血管形成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和治疗骨转移病灶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为NSCLC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镇痛的效果及治疗骨转移病灶的效果,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李河钊.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768-769.
[2] 谢侃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12-13.
[3] 李田,葛海波,张久荣,等.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J].西部医学,2010,22(4):616-618.
[4] 谷耀伟,杨良锁,陈亚丽,等.单纯化疗与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