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根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因患儿的呼吸道发生了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但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使该病患儿对这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58例,女性患儿有42例,他们的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6.2±0.5)岁,其中患有急性扁桃体炎的患儿有28例,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有53例,患有急性咽炎的患儿有16例,患有肺炎的患儿有3例,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儿。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③存在肺脏功能障碍的患儿。④存在免疫系统缺陷的患儿。
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A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阿奇霉素为B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用法及用量是:将100mg/kg体重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为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5天。阿奇霉素的用法及用量是:将10mg/kg体重的阿奇霉素混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为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5天。
①痊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相关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②显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相关检查指标基本恢复正常。③好转: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在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B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在B组5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在A组5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均是诱发小儿呼吸道感染或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在部分该病患儿的体内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毒病原。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难度。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十五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它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较高(在胃酸中的稳定性高于红霉素[2]),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广的抗菌谱。阿奇霉素的抗菌机制是它能够阻止病原体的转肽进程、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研究证实,阿奇霉素对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嗜肺军团菌、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螺旋体及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阿奇霉素的组织渗透性较好、分布容积广,具有特异性靶向转运的作用,在进入人体后能迅速地从血液进入细胞质内部和组织间质,并将有效成分释放到感染位置[3]。阿奇霉素的半衰期为68小时,在停止用药后,感染局部保持有效抗菌浓度的时间可长达10天。消化道症状是阿奇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内环化作用能让小肠上段和胃动力提高,但是因为阿奇霉素是一种十五环内酯,分子内环化的出现速度不快,因此消化道症状比较轻微,而且发生几率也不高。阿奇霉素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但是发生率均较低,另外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自身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儿,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闫四会.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51-153.
[2] 陈玲玲,林奕浩,周曙明等.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7):19-20.
[3] 付仙.探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J].延边医学,2014,(3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