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邓国炯 郭春辉 翁锡定
慢性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恶心、腹胀、乏力、肝大、肝区有压痛感等。在病情严重时患者还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面容、肝掌、脾大等临床表现。临床实践证实,为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增加其肝脏承受的负担[1],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双环醇是治疗肝炎的一类新药,具有保肝、修复肝损伤、降低转氨酶的水平等作用。恩替卡韦是临床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为了分析联用双环醇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我院将9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者联用双环醇与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9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9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3.2±4.6岁。在联合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4例,其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4.1±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患者的病情符合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2]。(2)患者血清的ALT值、AST值均为其正常值的2-5倍。(3)患者首次应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4)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方案知情并签署了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患者患有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2)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3)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改变治疗方案或转院进行治疗。
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每天服1次,每次服0.5mg。为联合组患者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与双环醇片进行治疗。双环醇片的用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25mg。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48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肝功能、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等指标的改变情况。
采用SPSS 16.0数据包对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样本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35例患者ALT的指标复常,其ALT的复常率为71.43%。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46例患者的ALT指标复常,其ALT的复常率为93.88%。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ALT的复常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10例患者的HBeAg转阴,其HBeAg的转阴率为20.41%。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23例患者的HBeAg转阴,其HBeAg的转阴率为46.9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HBeAg的转阴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33例患者HBV-DNA的指标转阴,其HBV-DNA的转阴率为67.35%。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45例患者HBV-DNA的指标转阴,其HBV-DNA的转阴率为91.8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HBV-DNA的转阴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的分析n(%)
双环醇是临床上治疗肝炎的一类新药。研究发现,此药具有保肝、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维持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修复肝损伤、降低转氨酶的水平等作用,而且其副作用较少[3]。恩替卡韦具有持久、强大的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在应用此药进行治疗时可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而且发生乙肝病毒耐药的几率较低且发生的时间较晚。但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也具有费用较高、停药后患者的病情易反弹等缺点,其安全性尚不完全明确[4]。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ALT的复常率、HBeAg的转阴率、HBVDNA的转阴率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联用双环醇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可取得确切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月,陈洪涛,吴诗品,等.阿德幅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妆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31(1):72- 74.
[2] 包再梅.内科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34-268.
[3] Liu GT, Li Y, Wei HL, et al. Mechanism of protective acti on of bicycle against CC14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J].Liver Int,2005,25(3):872-879.
[4] Hoskote SS, Joshi SR, Chosh AK, Disorders of potassium homeostasi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J].Assoc Ph ysicians India,2008,5(6):68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