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2016-01-14 09:21梅原昊陈旭东
军事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事力量格局军事

梅原昊+陈旭东

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大航海时代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人类历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自此,国与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战略格局悄然形成。最初,由于欧洲活跃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此时的战略格局以欧洲为中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年) 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30年战争的结束,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维也纳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815~1871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了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就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欧洲扩张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产生;此外,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开始了激烈较量。最终在1814年10月~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确立了维也纳体系。英、法、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相互制约与平衡,形成多极均势国际体系中的主宰。

法兰克福格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1871~1918年) 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的进步促使各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的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870年7月,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国接连失利。11月,南德意志联邦与普鲁士签订联合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3年付清后德国占领军开始撤退。5月,两国正式签署《法兰克福和约》。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1873年建立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共同遏制法国。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新的以《法兰克福和约》和“三皇同盟”为基础的战略格局,史称“法兰克福格局”。出于俾斯麦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亦称“俾斯麦体系”。P-3

上 1921年底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下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从左至右分别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一战的爆发使战略格局的覆盖面扩大,全球战略格局开始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格局,1918~1945年)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以重新确定德国边界、限制德国军备、瓜分德国殖民地、从德国榨取巨额赔款为基础,使欧洲形成了新的均势,确立了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另一方面,在战争期间才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和日本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美国的海军力量迅速发展起来。1921年底,美国为了确立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支配地位,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先后炮制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通过这次会议,在承认美国实力优势的基础上,划分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自此,形成了以《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为基础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45~1991年) 二战末,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两支主要力量。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宣告终结,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标志着以美苏两大强国为首的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这些会议达成的协议和谅解,除协调了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世界大战的结束外,更主要的是确定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此后,美苏冷战更加剧了这一格局。

冷战后进入多极化国际格局(1991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战略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对峙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各种力量经过发展和重新组合后,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初见端倪。

军事力量在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战略格局的转型大多是通过大规模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的形式最终完成的,军事力量是推动国际战略格局实现最后变更的主力军。在核威慑的控制下,冷战没有演进为热战,而是最终理性地接受了综合国力全面较量的结果。但是在长期的两极对抗中,军事实力影响着力量的对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对抗的胜负。在维护或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时,军事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军事力量是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审查和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时,都在保卫国土安全的基本目标外,增加了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新目标。美国军事战略的三大任务是保卫国家、预防威胁、打赢战争,前两大任务都包含有营造国际环境的内容,军事战略的涵盖远远超出了战场范围。利用国家军事力量开展国际军事合作,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谋安全、保利益、促和平的重要方式。

近来,多国参与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

国际军事合作是各国军队的根本任务之一。当前,国际军事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包括战略对话、安全磋商、建立军事互信、签订军事条约与协定、建立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军事人员交流与培训、进行军援和军购活动、防范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内容。开展这类军事合作,是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建立有利的国际秩序的必要措施。军事力量这种硬实力的软运用,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平时期运用军队的重要形式。

在各国军队以信息时代为契机推动军事革命时,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而开展对外军事合作已成为军队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各国军队在编制作战与行动条令、改组编制体制、研发武器装备、更新教育与训练内容时,都将开展对外军事合作纳入作战需求,从而使军队转型有了更强的目标性与紧迫性。同时,国际军事合作正日益发展为日常和例行任务,也为检验军队战斗力提供了新的标准和更多的机会。对过去较少承担国际军事责任的军队来说,走出国门是在交往中学习外军优长,在互动中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和自信的大好机会。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关系,已不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发展为“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结 语

我国当前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加深对危机和苦难的理解,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得住脚,应对各种扑面而来的挑战,把握时局的最终方向。

军事力量的传统运用是在对抗中求全胜,军事力量的创新运用是在合作中谋共赢。中国军队在现代化过程中,首要任务仍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好打胜仗的一切准备。其次,为塑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要积极开展周边、地区和国际的安全与军事合作,以大国军队的姿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保障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军事力量格局军事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复合相互依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模式选择
2030年的世界格局与大国博弈方式展望
军事力量海外运用的国家利益分析
应更加灵活地运用军事力量
格局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