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教授随迁子女初中数学的探索

2016-01-14 21:15范耐茜罗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随迁子女数学教学学生

范耐茜 罗阳

摘要:我校随迁子女整体数学基础薄弱,如何教授这些孩子的数学是我们探究的一个问题。我们从他们的自身问题和教师教学两面探讨随迁子女的数学教授问题。

关键词:随迁子女;数学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255-02

随迁子女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地的教材不同,家庭背景等差异,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异性很大。七(5)班是由外校招生进来的学生,第一次摸底测验全班32名学生,能及格的不多,还有几位分数仅为个位数。七(5)班第一堂数学课,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学生都很迷茫地看着我,当我对他们进行提问时,他们站起来都是不说话的,用一片沉默来应对,叫多少人就站多少人,班级上一片“树木林立”。我顿时感受到他们的那种无助、彷徨、不知所措。同时,我也感到我身上的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这句话,我很赞同。那么,面对这些学生,数学怎么教?到底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几点体会。

一、追溯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遇到提问而无人回答的尴尬?这个问题,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他们告诉我“老师我不会,所以我不回答”,“老师,我害怕回答错了,会挨骂,所以不回答”,等等。事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1)刚开学,学生跟任课教师还不熟悉,他们在摸教师的脾性,因此还不敢轻易回答问题。(2)会回答的学生,虽然教师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但是他们还是很害怕回答错了,会受到教师的训斥,这是他们还不够信任教师的表现。(3)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即使鼓励学生翻资料回答问题,但是学生连答案在哪也不知道。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首先要让学生相信我,相信在我的教学下,他们的数学会有起色。如何去做呢?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开口。说好他们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做到这一点。让他们明白,你是值得他们信任的。

在处理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存在很多问题:(1)做题格式、书写不规范;(2)字迹潦草,不清晰;(3)答非所问;(4)抄作业。第一次上交的作业,全班32位同学,没有一位是全对的。集中错的题目,全部在黑板上完整地写过,有的学生甚至订正了四五遍仍未做对,更有甚者抄正确答案都能抄得乱七八糟。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教会学生如何解某一题型后,如果我将这一题型的数字进行变化,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通常情况下,如果数学题目较长,他们连看都不会看完,就直接放弃了。学生为什么经常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学生自身的学习问题,不容忽视。

1.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实在是太薄弱,思想上已经破罐子破摔,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是我不想学,是怎么学也听不懂,看不懂,干脆就这样了。对于这类学生学校简直就是监狱,坐在课堂上听课简直是一种煎熬,而老师在学生眼里就是魔鬼。

2.学习方法出现问题:小学的数学基本上是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展开,几乎没有比较整块的抽象内容。但是到了初中,开始接触到抽象的数学。代数方面开始学习系统的数字符号,而几何方面开始了数学推理和证明,函数方面也有了一次和二次函数及其性质的分析。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的辅导也逐渐地减少,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要求加大。因此,如果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靠死记硬背来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显然已经不可取了。

3.学习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的意志,是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这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爱思考,也不爱动笔。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都很糟糕。经常因为题目不是跟例题一样而不会做,就是跟书上例题一样的,也会出现连书都懒得翻的状况。要是题型类似,还会写一点,如果题目变变,完全就不做了。

案例1:七(5)班大部分同学有理数的计算存在困难,碰到小的减大的,负数加正数,负数减正数之类计算会不知如何去计算。比如:1-2=-1,-1+2=1,-1-2=-3,-2+1=-1。在我看来这几个式子是很简单的,没想到我写在黑板上,请同学口答,竟然困住一片。有位学生当场就说老师,我都看晕了。我已经在心底默默流泪了,这就晕了,我可怎么办?我说不会没关系,我来教你们怎么计算。我尝试用加法交换律引导其中一位不会做负数加正数的题的学生,比如:-1+2=1→2-1=1。我一写完,那位同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用添括号求负数减负数:-1-2=-3→-(1+2)=-3,有同学开始提出来,老师,我连去括号都不会,根本不知道怎么添括号。我将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写在黑板上,并一一举例,心想这样总归能会了吧。第二天批改作业,诸如:3-5=2,-2+3=-1,还有一半学生全错,全班就一本做得全对。作业反馈,学生反映不知道绝对值是什么。去括号忘记怎么去了。我无奈地又将绝对值教了一遍,添括号,去括号教了又教。就这样反复教了一周,有理数的计算还是很有问题。

有位老师提出来,你试试用情景教学,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可以设计购物的情景,遇到负数就表示欠钱。我用情景,运算法则,自创的方法挨个都教了一遍又一遍,期望他们绝大部分把有理数的运算学会。现实很残酷,有学生抱怨,老师您教得方法太多了,我还是没学会。作业显示依然还是有10位同学根本没有学会,那位抱怨的就是其中之一。我教得方法不少,但是原来不会,现在学会的同学还是有的。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同感,为什么班上会的总是这几个,不会的总是那几个,有几个“顽固分子”,无论你一遍遍怎么教,他(她)就是不会,而且通常情况下各科都有共通性。这难道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问题?我把这些归结为学生自身的问题。endprint

二、走进学生,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案例2:我担任七(5)班数学教师,在起初的时候,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不尽如人意,交上来的作业本没有做完的,大片大片空白,上课点谁谁不说话,于是我上课时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思想教育,看学生写作业,有种恨不得自己替他们写的冲动。我知道我自己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如果这种心态去教育学生,不仅我教不好他们,甚至连课都会教不下去。我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周记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重要桥梁,每个学生的周记我都认真地去看,并写下自己的心情和建议。班主任去进行家访,我也同行。课后我不拖堂,如果后面没有课我就留下来,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或许学生感受到了我的努力和用心,我的课堂互动点名提问环节没有再出现站起来沉默以对、相对无言的情况。即使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同学,也会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会。作业情况好了很多,大片大片空白开始慢慢减少,作业本上“×”少了,“√”多了起来。起初的寸步难行局面得以打开,保证了后面按计划顺利完成七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该怎么做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的艺术不是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试想一下:如果一堂课,教师备课备得再精彩,如果没有堂下学生的配合,那么这堂课能上好吗?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那么让他们参与进来,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怎么行?因此,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首先要学会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这样学生才会相信教师教学的能力,并且依照教师设计的去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更加自然,课堂气氛融洽,达到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都内心愉悦和满足。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随迁子女由于生活的不稳定,流动性大,导致很多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有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变得非常重要。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在生活的用处,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当学生答对时,做对习题时,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愿学,乐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教师要备好每一堂课。随迁子女基础的薄弱,使得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授课。必须针对性地准备学生可以承受的上课内容。其次,教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学现卖。如果教师对这门课程不熟悉,没有吃透,那么对知识点的重难点会把握不佳,知识点相应的练习设计会存在缺陷,并且对一堂课该讲多少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有困难,应该配怎么样难度的习题,习题量大概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对学生比较合适,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偏差。备课除了要求这些外,还有就是在这两点的基础上,让知识点尽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合适的提问,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人人都学有意义的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后继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亲身经历数学探究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要教好这些学生,还需要耐心和毅力。由于这些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还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虽然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是相信自己用心地去教学生,一样能教好他们。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迁子女数学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的策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