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斯 杜朝东 潘贵书
摘要:本文在阐述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意义的基础上,从设计原则、监控对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评价内容等构建一套既要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要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同时还要能体现本校校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学,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普通本科;医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149-03
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并保证有效性是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举措。重视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主题,而且还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不断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它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1]。作为医学院校——遵义医学院如何构建一套既要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要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同时还要能体现本校校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这不仅是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的体现,而且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从共性教学向魅力教学的转变[2]。
一、设计原则
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遵循质量第一、科学性与公正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着眼长远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等原则上,首先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简称TQM,最早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1961年最早提出)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评估方法和理论,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对学生入口、培养过程、教学运作、学生出口、教学保障、教学条件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等“三全”思想,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等进行有效地监控,积极营造一个重视质量、重视过程、善于抓住关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质量问题的良好氛围[3],达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及全面管理的目的。所谓全过程就是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建立相应的评估监测机制。全方位就是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质量以及各单位、各部门以教学、以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况进行评估与监测。全员性就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生参加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估与监测。其次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教学信息反馈,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全面考核。所谓全面考核就是“考学”、“考教”和“考管”。其中:“考学”是基本的。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严格各门课程考试的组织,改革考试方法,分析考试结果。对学风、学习态度的考察也很重要。“考教”是重要的。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听课等活动中,考察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教学准备状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再结合“考学”的情况分析、总结并改进工作。“考管”是必须的。这是因为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在教学检查中考核学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是否到位,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任务是否落实。[4]三是以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帮助和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与水平和教师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更好成才。
二、监控对象
1.教学目标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包括: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括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具体反映于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②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业务培养方案及业务能力要求,具体反映于专业教学计划。其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评估和检查的主要监控点。③课程标准。④课堂教学质量标准。⑤实验教学质量标准。⑥毕业实习各环节质量标准。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⑧试题质量标准。
2.教学过程监控,是监控的重要环节。包括:①教学状态,即为教师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集体备课、试讲、教案、讲稿等。②教学能力。③教学内容,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方面。④教学结果。
3.教学管理监控,是我们考核干部,确定专业招生人数,经费投入的参考依据之一。包括:①教学管理部门服务教师、学生的能力与水平;②非教学管理服务教师、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4.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是我们监控的重点,包括: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学习效果。
5.教学基本建设及教学保障体系监控,是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包括:①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学校及各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及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教学计划、课程开设、教学运行、学生成绩考核的有效管理,保证教学过程规范有序;同时要完善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学生奖励办法、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②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质量的机制保证。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是教学活动规范、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③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学校及各教学单位应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制定合理的规划与计划,切实落实;加大教研室(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教学保障部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真正关心教学、服务教学,为教学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endprint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教学管理体制,推动与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建立校、院(系)、专业、教研室多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委员会—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教研室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组的工作模式,并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院长、教学秘书、专业主任等教学岗位的职责。其中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决策和政策上的调控,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则是根据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委员会的工作目标的要求,确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调控和各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和确认,督促各院(系)规范执行教学管理工作;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根据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开展本院(系)教学质量和教学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评估,它是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教研室是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执行者。
2.建立教学督导制度,重点对教师的课前准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监控课堂(含实验课)教学督导、教学“三期”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检查方式。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对教学保障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试卷、论文抽查等教学信息的长期性评价,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将直接影响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成效及监控力度。将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以及教师授课评比,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与教师技术职务聘任挂钩,明确有关教学环节的奖惩措施,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实施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等政策导向,进一步激励了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室作为教学任务的直接实施者,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进修、深造的培训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建立学生监督机制,重点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的监控。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是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验证者。实行学生评教制度不仅是重视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即“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体现,而且还为我们倾听学生的呼声、发现在教与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调整的学校办学导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参考。我们将围绕着本科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社会声誉及生源以学生的社会评价及就业情况,以考试、考核、评估、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四、评价内容及体系构建
从高校四项主要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入手,构建高等学校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学生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完善学校的目标与定位,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人才培养。主要考察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硬件与软件保障机制、培养过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情况等内容。具体为:①学校的办学定位,包括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等内容;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与调整,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确定依据以及各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的依据等;③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重视情况,包括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及保障机制;④保障机制(软件)——师资队伍,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以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⑤保障机制(硬件),包括:一是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二是教学(含科研)设施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三是教学资源建设,如校舍、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资料、实验室配置、媒体教室、语音室等数量及生均值,教学信息化条件、校园环境等;四是学科专业设置,如学科专业规划与执行、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五是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建设、教材选用以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六是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⑥培养过程,包括:一是教学改革情况;二是课堂教学;三是实践教学建设情况,如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等;四是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改革;五是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包括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六是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⑦合作办学、育人情况,包括合作办学、育人的措施、次数与效果等。
2.科学研究。主要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学科建设成绩以及科研转化教学情况。具体为:①学科建设情况,包括学科建设规划、硕士与博士点建设情况、重点学科建设情况、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等;②学科建设成绩,包括参加各级课题和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数量和被SCI、EI、ISTP收录情况、主编、参编、自编教材情况及获奖情况、各级各类名师等;③科研转化教学情况,包括教师为大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情况、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情况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的相关材料等。
3.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主要考察一个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为:①招生及生源情况以及各专业生源数量;②指导与服务学生的组织与相关内容;③扶困助学情况;④学生对有关部门服务学生满意度的评价;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⑥媒体对学校的评价;⑦对校友采访资料;⑧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内容及报告。
4.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对一个学校而言,它不仅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是一个学校精神的延续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具体为:①传统文化的建设情况,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情况、传统文化基地的建设情况以及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情况,包括文化育人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③毕业生后续教育。
5.教育教学信息收集、反馈与利用。主要考察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反馈与利用,包括信息的收集、反馈与利用的机制与渠道、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教育教学质量改进途径、效果等。具体为:①教育教学信息采集情况,包括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同行听课、教学督导评估专家组听课评价,教学督导检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等内容;②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情况,包括反馈的渠道与制度、教学工作会、教学相长会、网上评教等内容;③教育教学信息利用情况,包括教育教学质量改进途径与方法以及改进效果的评价等内容,如质量信息公开或采取年度质量报告的方法进行公开。
参考文献:
[1]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2]杜朝东,王沁,付延功,柏正华,胡军.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6-47.
[3]周志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2,(11):22-23,87.
[4]付丽,等.以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构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内控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