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6-01-14 06:40马俊红赵永明
科技资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大学生

马俊红 赵永明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14Q157

摘要: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的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心理状态会产生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广泛开展,而且获得了显著成效,却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文中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紧密结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增进了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纵观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仍然存在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反馈机制不健全、教育效果不佳等状况,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研究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因多元化价值观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确切地说,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

(一)环境适应问题

学校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新生来说,面对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以及陌生的群体会产生恐惧心理。意味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面临的问题要独自解决,这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从而会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也会带来学业压力,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并进而造成学习心理问题。

(二)自我發展问题

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不适应会使大学生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憧憬,容易造成期望值过高或过于理想化,这种矛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结果是有的大学生试图努力重建被现实排斥的自我,重新树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但也会有学生逃避现实,造成厌世心理。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渐完善,大学阶段的青年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不适。青年人需要对个人目标及其展望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其混乱,使他们往往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人生观。

(三)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人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和独自接触的经验较少,缺乏必要的技巧和经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压力。甚至有的大学生人格特质方面存在缺陷,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又进一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大学阶段个体逐渐独立地尝试多种类型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有的大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自我否定而陷入焦虑与苦恼。

(四)恋爱与性问题

大学生的性生理已逐渐成熟,与之相伴的性心理也基本成熟。他们基本都是来自自我性意识的困扰,通常会带来一般程度的躁动和不安。但当困扰严重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学生也可能获得一些不正确的性知识或不当的认识,片面追求性体验,这也会带来众多心理困。早期性经历到了大学阶段,仍会遗留一些较严重的心理阴影,由此影响到人际交往,甚至未来的婚姻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引方向

塑造和培养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告诫大学生牢记使命,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及教育大学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为健康心理状态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及心理素养,大学生正处身心发展及自我意识强化阶段,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祖国未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

实践是人格健全发展的必经之路。知识、能力的获取及形成,以及意志的磨炼都离不开实践活动。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与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认真贯彻和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促使其核心价值观形成和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也应鼓励同学们多走出课堂经受锻炼,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进而在指导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征,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努力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以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当今心理有障碍的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许多大学生有意愿、无行动,有理想、无目标,就别说心理困惑了。轻者,心理自卑、恋爱受挫、考试忧虑、行为不良等;严重则患精神疾病甚至犯罪等,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及健全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人格亦如此,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潜移默化、渗透的的方式。

(四)以队伍建设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及技能。我国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专业地位并未确立。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文件,但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必须建立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开展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点,专业化队伍建设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构建以及职业修养,努力提高心理咨询质量及专业水平,推进心理健康专业化进程。加强专业系统培训及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化理念、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道德修养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02版

[2]杜鹃,不同文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影响研究[J],苏州大学,2010年

[3]温国政,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4]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5期

赵永明,男,32,黑龙江省宾县,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马俊红,女,32,黑龙江省富锦市,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华德学院,讲师,比较教育学印度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