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博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效率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科学技术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责、宗旨和地位及重要性,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队伍不稳定等主要弊端, 从深化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的积极性、创新科研管理理念、更新科研管理体系、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 信息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科学研究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方法。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对科技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支配,对高校的科研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如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研究型大学的大背景下,高校发展科技职能的重要性尤其突显。科研管理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发展的水平与速度。
1 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责、宗旨、地位及重要性
1.1 科研管理的职责
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责就是对学校的科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指挥等各个方面的管理。
1.2 科研管理的宗旨
科研管理的终极宗旨是要通过管理达到科学开发、科学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最终推动科技事业的蓬勃和发展。
1.3 科研管理的地位及重要性
事实上,科研管理的开端及成长过程已经足够解释了科研管理在组织有效地完成其目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科研机构范围越大,科研活动越繁杂,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就越突出。科研管理作为整个科研活动中的核心,通过对众多复杂关系的调节和服务,积极地创造出一个适合科研发展的时机与平台,促使科研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管理理念、体制、信息化、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给高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阻碍。因此,分析当前高教科研管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进一步改进高校科研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弊端
2.1 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校科研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孵化器,在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显现,想要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提升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在当今的许多高校中,受某些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种积极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科研项目数量较少。科研项目大多由一些少数人负责承担,调动不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对纵向科研项目的投入相对较少,以至于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②研究特点不够突出。许多科研人员缺乏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的了解,致使在申报项目中出现低水准的重复,从而影响申报的成功率。
③科研项目的结题与成果的质量还有待于提升,它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
2.2 科研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科研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触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就必须尽力融合各方面的发展。由于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只发挥着行政部门的管理功能。管理层存在着官僚作风、行政命令, 缺乏积极地服务意识, 对科研项目与科研人员的管理比较僵化, 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目标上,“重立项,轻实施” 、“重成果,轻转化” 、“重数量,轻质量”,这种不适合现代发展的管理理念,难以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将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制定出完善的保护制度,让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未能及时地申请成专利,也使得高校的科研工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
虽然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但是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十分丰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念的停滞不前,会阻碍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实行观念与指导思想的创新,才是建立全新科研管理理念的根本出路。
2.3 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内向模式管理,即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管理。而高校科研部门做的工作层次并不高,都只是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例如科研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机构管理和信息发布等。从实际来说,科研管理应当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制来引导高校的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否则就不能形成系统机制,而且难以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种科研管理的职能和模式对高校科研面向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并参与市场竞争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它没有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也就失去了很多产学研协作的机会。组织的执行力好坏与否是管理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以好的制度为根基,去彻底地执行就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效,才能确保各项管理目標的顺利完成,而当前我国大多高校的科研管理恰恰缺乏的就是对科研管理制度去实事求是的执行。
2.4 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信息科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科学与技术在科研管理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在知识信息化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必然会向着信息化的趋势去发展。科研管理部门要想保证管理工作的及时性与高效性,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科技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节控制。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高校有着良好的硬件条件,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网络管理系统和科研信息平台以及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软件与数据库,致使高校的优质资源不能充分组合和利用,不能同享管理数据,从而影响了领导有效的制定科学决策,造成科技成果鉴定的冲动性和局部性,还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一方面阻碍了科研人员查询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方向、专业技术及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的科研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利用,影响学科交叉申报课题。因此,随着高等院校科研开展的进一步深入,对其科研管理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管理队伍不稳固
由于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多个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问题又导致其在管理问题上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因此,要做好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而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该具有管理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了解,才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高效的管理。然而,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为非管理专业人员,在管理方面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只会依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如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等;同时,现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其所管理的科研工作并不了解,对科研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也不具有主动分析、理解,进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目前各高校对于科研管理本身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科研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薪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相差极大,使得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不屑于从事管理工作,而现有的科研管理从业人员的由于待遇不高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主动进取,偶尔有优秀的管理人员也往往不甘于长期从事此类工作,使得科研管理人员的岗位不足有足够的稳定性,管理工作也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从面始终处于低水平运行,难以真正做到为科研工作服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高水平的、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才是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3 改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目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象征性,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能够有所提高,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和需要。
3.1 对管理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促进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高校只有增强自身科研条件的建设,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利用改革发展的契机,进一步集中科研要素,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构建系统的科研平台。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扩大项目组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同时加大奖励力度,以鼓励更多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鼓励全校师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科研交流活动,紧跟国内外研究热点,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建立层次分明、组织合理的研究梯队。促进多学科交叉,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课题攻关,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注重产学研的相互结合与促进,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立足本地高科技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加与科研单位,以及兄弟高校间的合作,促进人才流动,对重点项目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联合攻关。积极联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织学术讲座和课题攻关,紧跟国内外研究热点,建立长期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而对在一定时期内未取得任何科研成果的教师,适当的采取一些相应的惩罚措施。
3.2 创新为“基于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在高等院校中,科研管理的目標是培养人才,而且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与人才队伍的建设则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高校若想在科研管理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就首先要彻底的转变思路、转变观念、转变理念,既要坚持好的传统,同时更要大力鼓励科研管理理念与科研管理思想的创新,只有这样才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根本出路。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中,就必须要弱化或是冲淡,甚至彻底取消科研管理中的行政身份管理,同时对科研管理人员,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要深化为科研人员全心全意服务的管理意识。在高等院校中,教师既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也是承担科研任务的科研工作者,具有双重角色,这决定了高校中科研管理工作的双重角色管理。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教师角色的主导性,以为广大的教师角色群体服务为首当其冲的任务与目标,既要强调服务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也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全面发展,相信良好与卓越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同时必能激励与鼓舞全体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与干劲,激发教师群体的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
以往的高校管理实践证明,科技的发展进步,除了依赖于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全身心投入,还取决于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撑,这就要求高校的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管理人员要全力营造并维护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特点的科研环境,同时这个科研环境还要保证“宽松”、“宽容”。这样一个科研环境将有利于广大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的科研活动中去;也能保证广大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彼此之间可以建立起良好且顺畅的沟通机制;还可以为广大的教师及科研人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除了要在人员管理上下功夫外,还要在诸如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推介、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努力服务于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努力培育及发展良好的高校科研环境[2]。
3.3 更新科研管理体系
3.3.1 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团队。它对于将高校的人才与知识资源有机的改进并结合起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管理部门在其建设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的效用,它是学校进行科研工作连接校内校外的纽带,它能够清楚地掌握校内科研人员的信息,对校外一些相关的科研信息也能有所了解。所以要想为科研团队更好的服务就要充分的利用好自身的这些优势。此外,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它还应该帮助科研团队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3.3.2 对科研项目的各阶段进行全面的管理。它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管理。从前期的申报到中期的实施,最后到后期的结题总结,虽然处于的阶段不同,但是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科研管理部门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科研经费和提高绩效,就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对科研项目这三个阶段的管理。
3.3.3 推进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近年来,我国已经积极筹划并开始建设了一批高校科技平台,搭建专业性研发平台可以解决资金分散利用,重复建设,平台定位就是整合分散在政府,企业,教学机构,科研机构的各类资源,推进“合作,公用服务”的保障体系。对各类科研资源进行系统地整理组合,重视科研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集中科研资源优势,攻克科研难题,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建立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科研工作模式
3.4.1 建立高可靠性的科研网站,完善基于网络的服务。总结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验,该网站应该及时发布科研工作的信息,促进科研工作的交流,构建统一的平台。国家、省市以及学校内的最新科技新闻和政策法规、各类科研信息以及不同学科组织的学术活动,应由科研管理机构通过该网站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发布,并提供相关信息给出链接以及来源,且提供相关资料的下载。针对各类科研项目,该网站要实现在线申报、中期检查、评审和验收等功能,而且还要对行政事务进行及时的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4.2 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教师的科研信息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机地结合,首先对学校内的每个教师的科研信息进行充分地采集,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保存,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并在系统终端进行有效地应用和维护。它建立后,面向本校进行科研活动或者科研辅助工作的教职员工,同时能与学校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有关数据资源的共享,使各部门的管理系统都能联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彻底更换以前不能开放的管理方法。系统既能够完成对信息的实时发布和利用,也能有效地抑制网络本身对于信息只能传送而不能加工、不能应用的缺点,又能够完成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设置,使平日的日常管理实现自动化,使科研管理人员能及时核查资料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并为其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
3.4.3 创建分层次的科研数据库。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项目等科研数据,从学校与学院两个层次建立起数据库。如今资源数字化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最根本的支撑条件。在每个层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至始至终都连接着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而这些资源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达成共享和使用。我国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加以服务共享、资源共享的想法来考虑和安排,积极地采用标准化的数据形式,使得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得以顺利完成,以此来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标准,使得在平时的日常工作、项目监督和评估中能將各层次的数据资源与信息资源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为领导制订科研计划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资料,使高校的科研工作向着健康有序的目标开展[3]。
3.4.4 组建一支健全稳固、干练的科研管理团队
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随着高校科研项目与科研收入的日益增多,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他们不只是科研规划的制订者和履行者,更是科研平台的创建者和科研信息的捕捉者。若想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构建一个高水平的、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形成一流的科研管理体系。强化科研管理人员规划能力的培养,这在高校项目申报、成果推介和转化等方面已越来越凸显出它的迫切性与关键性。在适当的时候导入激励机制,实行工作业绩考核与岗位定薪等规定。保证科研管理人才的收入,才能激发管理人员的潜力,增强其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管理创新,并能够全面提升其科研管理能力。而多提供多层次性与多样式化的继续教育培养方式,使管理人员在素质与业务上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能够尽快的发展成为能够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的管理人才[4]。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创新其原有的科研管理理念,更新过时的科研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科研管理措施,积极地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使科研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稳固的科研管理团队,提升我国各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高校科研成为现代经济健康、迅速、平稳发展的动力源,才能从根本上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俊桂,吴圣龙,高校科研管理角色定位与工作转型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13,17 (3):60-64
[2] 李晶晶,宋鸽,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创新信息化研讨,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8-29
[3] 崔鹏,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中央财经大学,2014,增刊:81-83
[4] 刘莉娜,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12(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