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梅
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提供化学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思维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化学知识,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探究都有所发现和创造,都有成功自主学习的体验和感受,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正确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并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尺度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两者各具有优缺点,不能相互代替.接受性学习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由教师系统地、有计划地讲解和指导,能高效地学会一些“是什么”一类的知识.而探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方法,更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形成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等.接受性学习强调知识的稳定性,探究学习则突出知识的可变性.从接受性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的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从教育实际看,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发式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它的开展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开放的实验室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实验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强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开放实验.例如,在现行化学教材的演示实验中选出一部分改为学生实验,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小结等.
四、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可以应用于教学的任何环节,搞不好还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是否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独立完成的应采取独立学习的方式,不能独立完成的才采取合作的方式.也就是不要为合作而合作,如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准备很多的实验材料,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实验的设计方案,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也应以独立学习为基础.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能力
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等特点,而化学又是一门自然科学,开展实践活动,恰好是体现本学科特点的最佳途径.另外,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六、既强调探究的过程,又强调探究的结果
由于探究性学习首先在西方发起,而我国对此并无系统介绍,人们从零散的资料中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来学科学,是只重视过程不重结果.这种提法无疑对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具有补偏作用,却走入了另一极端.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探究过程与结果是不可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是知识的内核与脉络.因此,既要重视探究的过程,又要重视探究的结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散思维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因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