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育付
摘 要:初中外语教学逐渐由重知识教育转化为重运用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调能懂会说的学习效果。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16-01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基层一线初中教师,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程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难易要适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抓住阅读课程重点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通常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认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而且这种教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也使学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使用新教材后,面对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许多老师突然发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起作用了;而学生们更是被动应付,课堂上无声无息,毫无语言教学的激情与互动。新教材词汇量大,不允许也不可能一遇生词就翻词典。学生在初始接触阅读材料时,往往易被一个或几个生字词影响自己的阅读和阅读速度,同时也打乱了阅读时的良好心境,难以快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仔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不必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刚进入初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必须天天读。平时学习任务重,可以少读点,假期多读点。教师要经常检查,也可以抽查学生讲解当天所读的短文。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此外,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对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了感觉,就形成了语感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开始,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找到阅读的乐趣。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四、深挖主题,拓宽思路
仔细研究,找出文旨。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要体会到作者的深层含义,重在看门道,不是看热闹。
换位思考,别出新意。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意义。
激活想象,展开讨论。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