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玲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随文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师要遵循习作教学本身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典型课文为范例,努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提升学生的表达力。
关键词:巧用;小练笔;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12-02
“随文小练笔”,指授完新课的基础上,或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堂课文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和表达,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均衡读写训练,沟通读写联系,增强作文体验。这是一种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以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因其“小”,所以可以经常进行;因其是“练笔”,故没有许多框框,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没有内容、题目的限制,而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的心理是松驰的,情绪是高涨的,再加老师的批阅也是采用“松放”的做法,学生不会感到为难,更易表达。
在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何用较短的练习时间,以课文为载体进行适当拓展延伸,作为学生练笔的材料,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总结形成练笔的策略,从而指向语言表达的秘妙呢?
一、情到浓时续写
文章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将课堂指向关注“作者如何写出这份深情”的,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学生在理解文本、揣摩表达方法以后,情感需要一个宣泄点,如果很好地将这个点与课文留白的点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情到浓时自然宣泄,即能使学生课内完成小练笔,达到训练目的。
案例1:某老师执教《丑小鸭》片段
师:孩子们,丑小鸭离家出走时给妈妈写了封信,结果被泪水打湿了,模糊一片看不清了,请大家用自己的理解帮它补充。
有的孩子写着、读着就哭了,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丑小鸭了。
二、精彩之处仿写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
1、内容仿写
本学期,我在执教《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就抓住文中第九自然段的写作特点让孩子去发现写法并现学现用,效果比较好。巧妙地抓住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进行练笔,让学生有话可写,在整个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生生对话,做到了“还学与生”。
案例2:《月光曲》教学片段
学生明白了作者写出了皮鞋匠想象的三个画面后,教师及时引导: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三个变化的画面的呢?
生:先是月亮刚升起,用“微波粼粼”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大海和月光的柔美,然后通过写月亮穿过微云,写出了细微的变化,最后写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平时很安静,课间操时热闹,结束后又安静了。
师:那就请你拿起笔,把你看到了变化的场景写下来,等会儿再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早上,操场安静极了,偶尔几只麻雀在小广场上觅食,蹦来跳去,十分可爱。第一节课刚下,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操场,操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每个班的同学都排得整整齐齐,整个操场都被站得满满的。音乐刚一响起,同学们就合着节拍做起了操。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跳跃运动的时候,伴着动感的音乐,整个操场成了沸腾的海洋,仿佛每个人的每个细胞都在舞蹈。短暂的课间操时间结束了,操场像退潮了的湖水,又回归了平静。
师:谁来评评,写得怎样?
生:写得很具体,写出了变化。
生:她用到了一些好词,还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操场的变化写得很生动具体。
生:她观察得很仔细。
师:是啊,写得真好,以后我们写其他的场景的时候也要用到这样的方法,写出变化。
2、方法仿写
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尽量基于孩子们学到的表达方法可以在熟悉的场景马上应用的仿写。我在执教《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设计的练笔力求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境界,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写具体的,从而总结方法,现学现用,把方法运用于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既“得意”,又“得言”,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经典语言仿写
“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例子背后的东西是什么。用吴忠豪教授的话来讲,那就是“本体性课程内容”。这次有幸听了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对其就课堂上抓经典语言进行练笔的指导受益匪浅。
案例4:张老师在学生通过找描写桑娜善良的句子,从而体会当时桑娜内心活动的矛盾。并通过朗读以及填充省略号的内容等方式让学生的认知达到一定高度时,师马上抓住桑娜内心心理活动描写中省略号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练笔:模仿写渔夫得知西蒙死后是否抚养那两上孩子矛盾的内心心理独白。这样的练笔让我们感到,小练笔不是为了练笔而练笔的无病呻吟,而是在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或支架的基础上再进行练笔,做到了语言表达上的迁移。
三、心灵对话补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人与动物的心灵世界,可及时进行心理补白,来一次心灵的对话,达到训练习作的目的。
四、拓展情节扩写
有的课文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此外,在其它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开展“小练笔”的好方法。如抓课文插图、特殊标点、文本关键词、文本“佳句”进行练笔;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拓展延伸、内化情感——写读后感等。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人而言是一个秘密。随文小练笔,让我们看到了破解语文形式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丁有宽读写结合法》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