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针对目前泰州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泰州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相应对策建议,为泰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5.11.003
0 引言
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现代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制高点。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泰州智慧城市发展策略,对于泰州城市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为民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及解决泰州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泰州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1.1 建设现状
自2013年1月,泰州获批成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智慧城市”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如下: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发展: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平安城市等多个涉及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项目已建设运行;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光纤宽带网络和地区信息通信枢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三网融合建设基本完成。实现了城区wifi全覆盖,城乡3G网络全覆盖。截止2014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85.57万户,光纤到户数达24.9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148万个。
(2)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政务数据中心一期的政务专网及专网云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有经信、国土、卫生等26家部门的58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实施政务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
(3)智慧产业发展稳步推进。2015年4月,泰州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同时取得智慧城市专项试点——智慧园区示范地资格,作为江苏省重点特色产业园区之一,泰州经济开发区致力于打造“2.5产业园”,成为立足开发区、服务大泰州、辐射苏中城市的智慧引擎;2015年10月8日,我市与阿里巴巴(数梦工场)、智通德沃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云制造示范平台”。
(4)社会信息化不断提升:2015年10月23日,央视报道了我市海陵区远程求救求助呼叫中心运用电子保姆“互联网+”技术,建成网上虚拟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和应急求救的先进经验和生动案例;创新建设交通智能化系统平台,目前,全市用上“北斗定位监控”的车辆已逾4200辆;并且泰州是全省率先实现智慧社保“全市数据大集中”的城市。
1.2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信息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虽然市政府JLH台了一系列“智慧泰州”建设方案和信息化政策,但缺乏总体规划及顶层设计,造成很多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认识不统一,整体推动力量不足,有重复建设现象。
(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各单位在“智慧泰州”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及部门之间难以实现业务协同,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信息孤岛。
(3)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智慧泰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81.9、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42.6,低于86.7、48.9的全省平均水平。
(4)智慧建设人才匮乏。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技术工程,需要各类综合性高素质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但我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且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 发展目标
对泰州现存经济、社会及城市各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构建智能化的城市基础与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成信息资源高效融合的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及智慧政务、交通、医疗、旅游、文化等智慧系统,持续推进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及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智能化,形成智慧产业,共享智慧生活。在国内率先将泰州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智慧型现代化城市,最终实现“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
3 主要任务及重点互联网+发展方案
3.1 主要任务
(1)结合泰州市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泰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
(2)大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
(3)持续推进政务、交通、医疗、社区、社保、城建等重点智慧工程项目建设,构建符合泰州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市域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智慧化水平。
(4)依托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医药产业优势,推进互联网+医药产业的融合,打造智能、环保的智慧医药城。
3.2 重点互联网+发展方案
依托泰州现有资源
(1)互联网+制造
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现有优势,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牵引的双重作用,加速互联网与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可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放的协同服务,提高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向服务型制造的有效转型。
(2)互联网+大健康
我市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有自身独特优势,首先,泰州医药产业基础较好,2014年全市医药产业销售突破700亿元、约占江苏的30%、连续14年“领跑”全省,其次,泰州旅游业初具规模,特色不断彰显,2014年,全市旅游业实现总收入218亿元,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
建议:首先力争在国家层面将泰州列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统筹医药城和卫生部门资源,建设“数字医院”,打造“泰医网”、“泰健康”、“健康云”和无线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发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依托中国医药城加快启动康健医疗区建设,打造集娱乐、健身、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健康旅游综合体。
(3)互联网+旅游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建设“景城一体”的“慢生活”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已达成普遍共识。
建议:加强对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创新智慧旅游的系统及平台。发挥淘宝“泰州馆”等电商渠道优势,建立线上、线下良性合作的泰州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稳步推进泰州旅游行业智慧旅游示范工程。
4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并且受体制和机制方面问题的制约,推进难度大,因此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组织协调机制,建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如“智慧办“牵头带领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该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与协调作用,整合和集中智慧城市各参与主体的力量。
(2)机制保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上升为城市党委和政府的意志,要融入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本级和各市区、各部门应相应成立智慧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自任务,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智慧工作协调机制和智慧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加大对各市区、各部门的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3)技术支撑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是智慧泰州建设的基础,应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应制定智慧泰州信息安全目标与策略,完善我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上保障信息安全。
5 对策建议
(1)完善资金使用及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创新财政资金筹集及使用机制,探索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注重吸引社会投资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智慧资金使用办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二是加大对智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针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本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模式,分层次培养本市智慧人才;同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原则,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构建柔性引进机制,设立智慧人才专项资金,完善人才使用及激励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在我市设立物联网产业方面的博士后流动站,加大力度攻克物联网技术难题。
(2)积极推进示范应用智慧建设。一是以具有泰州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医药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龙头骨干企业,以此示范和辐射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二是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云制造研发服务两大产业集群及建设布局合理、集聚明显、创新氛围浓厚、产业辐射全市的智慧园区。三是重点打造以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为主的智慧产业基地。
(3)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注重引导传统工业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并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二是调整泰州产业发展结构,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措施,培育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着力发展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和休闲旅游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三是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及居家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智慧产业集群。
6 结束语
由于各城市发展的基础水平不同,智慧城市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而应因地制宜,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