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两大属性看体育的产生本质

2016-01-12 20:25朱建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体育

摘要: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中的主要观点,以人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出发点,从人本主义视角对体育的产生进行探讨,指出虽然当前对体育产生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经不住人本主义的检验。对人的两大属性、体育的概念和由来进行分析论述后,认为体育的概念有些“老化”,对体育产生的理论研究缺乏人本主义的支撑。最后尝试性给体育一个概念:体育的本质在于运动,这种运动属于人自然属性范畴,但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体育,竞技性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属性看,体育是文化的范畴,有教育的成分,体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

关键词:体育;人本主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4-0037-04

体育是一个外来词语,从概念上看,目前国内学者有3种认识,身体教育说、身体活动说、社会文化说,其相对应的外来语(英语)是“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training”“physical culture”。从分类上看,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分类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或称群众体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体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育名人个体上的典型例子有容国团(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荣高棠(中国体育之子)、钱澄海(中国篮球之父)、戴廷斌(中国排坛之父)、李宁(体操王子)、李娜(中国一姐)、姚明(中国巨人)、刘翔(中国飞人)等。新中国体育大事例有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创造五连冠历史和时代口号(向中国女排学习)的“中国女排”,让世界赞叹的“2008北京奥运会”,让国人骄傲的北京奥运会奖牌等。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功勋卓越的“举国体制”何去何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如何发展与兼顾。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争论和研究。面对这些问题,体育的本质研究应当是必要的和急需的。只有了解了体育的本质,才能把握其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那么体育起源于何时,又源于何种动因,其产生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人士有多种说法,从时间上说认为,起源于晚期智人,起源于史前人,起源于早期社会活动;从动因上说认为,起源于游戏,起源于生活,起源于战争,起源于宗教。体育和人类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尝试以人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出发点,从人本主义视角对体育的产生本质进行分析探讨。

1人与人的两大属性

人类是灵长目。一般指更新世以来的人,通常只包括智人。其特点为:具有完全直立的姿势,解放了的双手,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和特别发达善于思维的大脑;并有制造工具,能动改造自然的本领。人类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1]866。从这个概念可以认为: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理解,或是这些层面解释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在西方哲学中,属性一般指实体的本性,即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如笛卡儿认为物质实体的属性为广延,精神实体的属性为思维。在斯宾诺莎哲学中,属性包容于实体中,实体具有无限多的属性,但人仅知其二:思维与广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属性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不管从哪个层面对人进行解释,学界可以公认的是人具有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有的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经过抽象和归纳为人的本性。为了便于研究人的本性,一般把它分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1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是自然科学中自然界、生物界方面的事物本质的面貌、规律、现象,对人脑的反应和认识。也可以叫做人脑对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规律、现象本质属性的反应和认识[3]。自然属性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对自然界事物面貌、规律、现象以及特征的本质的描述说明,是不受人的思想意志支配、调整来改变的部分说明。所谓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1卷第4期2015年8月

朱建国从人的两大属性看体育的产生本质

No.4 20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自然界里自然属性的东西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天要下雨;生物要繁衍生息;人要生老病死;这些事物,有的就可以被人的意志改变:可引水上山;可人工降雨;可生灭物种;可延长寿命等等。而被改变了的事物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范畴了。

1.2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指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人总是劳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类学、考古学和社会发展史都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的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言语和思维,都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是建立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2体育

“体育”是体育工作者最常用但又是最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从查阅的资料看,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体育概念。国内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统一的,体育是个外来词,是用于交流和表达的书面词语。所以体育词语和概念的出现一定是要晚于体育本身的产生。

2.1体育的概念

“体育”一词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的法国。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Emile),其中用“体育”(education physique)这个词论述了对爱弥尔的身体教育过程。随后德国、英国等国家纷纷用卢梭的“体育”一词[5]。在中国,“体育”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是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在“体育”一词的概念上存在很大争议,所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从词典的范围内去理解,体育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概念指身体教育,即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概念指体育运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3个方面。它们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并具教育、教学和训练作用,以提高技术和竞赛的因素[1]644。这是《辞海》(1999年普及本, 上海辞书出版)对体育的解释。显然这种概念对于当今体育来说有些“老了”。

2.2体育的由来

关于体育的由来这个命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体育词语概念的由来,另外是体育的产生根源。对于体育词语概念的由来,前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下面对体育的产生根源进行简单、尝试性的分析。根源就是本质的问题,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本质”。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1]3536。本质是本来的品质或质地。与“现象”相对。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由事物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可以看出,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本质比现象深刻、稳定;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易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又总是体现本质,现象的变化总是从属于本质。现象总是有真象和假象,假象是本质的一种歪曲的表现。

“本”是事物的根源或根茎。如溯本穷源[1]3535。 “本义”指一个词的本来意义,相对于引申义、比喻义而言。如“深”,水深是它的本义;而“意思深”(深奥)、“印象深”(深刻)、“感情深”(厚)等,都是从“水深”这个本义发展而来的。那么“体育”的本义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透过体育的“现象”看其本质,要“溯本穷源”。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我们人类的祖先大约在距今300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在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史前时代即原始社会占了99%。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先后经历了血缘家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从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来看,则先后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两个大的时期[6]。从查阅的资料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体育的起源看法不一。总结起来从时间上认为,起源于史前人,起源于晚期智人,起源于早期社会活动;从动因上认为,起源于游戏,起源于生活,起源于战争,起源于宗教。但不管从时间上说还是从动因上说,体育都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要想寻求体育产生的本质,就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出发点,从人本主义视角对体育的产生本质进行分析探讨。

3从人的两大属性看体育的本质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7]。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人本主义都具有深厚的传统,因为任何社会的核心就是人。

3.1体育与人的自然属性

人本主义把人生物化去解释和理解,人首先是一种动物,是高级动物。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自然特性是人的本质特征。目前对于体育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3种方法与途径:第一,考古学方法,即利用史前考古遗存中有关的实物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史前人类的体育活动进行考察与研究;第二,文献学方法,即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史前原始体育活动的记载、描述及神话、传说等进行分析与考证;第三,文化人类学方法,即通过对现代尚存的某些原始部族的体育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来推论人类史前体育的形态及表现。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列举一些实例对体育的产生本质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首先要了解一个名词——天性。天性(innate quality、 nature)指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或称本性。天性是于人类最初意识产生时期产生,其作用在于满足个体生存、群体互助、个体间的生存竞争、种族繁衍等等需要,是促进人类种族进化,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初源泉。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主要表现为生存行为,如取食、御敌、繁衍后代等。

具有完全直立的姿势,解放了的双手是“人”概念中的解释,是称之为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走路可以说是人的天生行为,是人的本质性的自然属性范畴的行为。而竞走是当今的一个体育名词,是竞技体育的一种比赛项目。可以说竞走这个体育项目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走路”。砍木材、跨越障碍、攀登、吃西瓜等是人的一种行为,是人的天生行为范畴的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体育,但是如果以这些行为为方式进行比赛,那么它们就属于体育的范畴,是一种体育比赛项目。

从自然属性这个论证范围认为,目前学者对体育的产生学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或者说我们没必要去争论体育产生战争说、体育产生宗教说、体育产生劳动说、体育产生游戏说。“人天生好斗”“比一比”应当是人的一种天性(天生行为),不管做什么都要比一比胜负高低。从人的自然属性,或者说从原始的角度对体育的产生进行解释应当是:体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天生行为,在人类生存和进化的过程中,体育是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战争、宗教活动等而丰富和发展的。体育的产生是自然的,是人这种“动物”的一种自然特性和天生行为,是自然属性的一种。

3.2体育与人的社会属性

属性是形质本身,每一个物种都有属性,所以都有能力限度。一定区域经济基础下的上层建筑形态所反映的东西叫做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从人的角度去衡量人所在的社会群体中的网状关系。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所以需要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捕捉野兽,集体采集果实,维持其艰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一个正常的人总是处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中,处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之中,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从产生之时起就带有浓厚的社会色彩。人的社会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并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体育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它必然具有社会属性范围的特征。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说,体育必然会受到人社会属性的制约和影响。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是人社会属性范畴的两大特征,在人类的进化长河中,体育必然受到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染上经济和政治的“味道”,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奥运精神,永驻我心”“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锻炼身体,保家卫国”“向中国女排学习,向中国女排致敬”等等,这些口号中,清楚地体现着体育的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这也正是体育的社会属性的外在表现。从人的社会属性,或者说从社会性的角度对体育进行解释应当是:在一定社会体制条件下,为该社会服务的一种文化活动。

4文章观点

体育的产生无需过多的“理由”, 它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天生行为”。在人类生存和进化的过程中,体育是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战争、宗教活动等而丰富和发展的。体育的产生是自然的,是人这种“动物”的一种自然特性和天生行为,是自然属性的一种。同时,人是群居性“动物”,每一个个体必定是某个社会里的成员,或者说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或约束,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会带有“社会性”。“体育”也不例外,具有“自然性”的同时,它具有“社会性”。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本文认为体育的本质在于运动,这种运动属于人自然属性范畴,但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体育,竞技性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属性看,体育是文化的范畴,有教育的成分,体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2]王恭平.属性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105-107.

[3]吴家跃,吴虹.审美价值属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28-30.

[4]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0.

[5]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

[6]郝琴.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3.

[7]胡科,黄玉珍.试论体育举国体制的评价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2-25.

[8]李元.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83.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体育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我们的“体育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