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邦
内容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个环节,许多语文老师为此也颇伤脑筋,想过许多的办法来提高作文水平,如:让学生背范文,作文课上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学生互批作文,但效果甚微,我也曾多次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 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这就是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坐在本子上凭空捏造生活,最终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一件愚蠢的行为。其实写作除了动脑,还得动手,有了亲身的体验,才能动脑写出有血有肉的习作。由于学生不能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以致在作文中出现以下不足:
一、复制生活,照抄生活,总是支离破碎,生怕别人看不懂,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同时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但却不知,作文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应该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想和感悟。
二、缺乏个性,缺乏细节,缺少情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事包含不同的理趣,细节的真实,才能让你的文章生动感人。
三、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许多学生作文,由于平时很少走进生活,不注意体验生活,缺少生活积累,所以到了写作文时就无从下笔,从作文书上东拼西凑,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还有些直接与生活不相符,一看就不是农村学生的作文,比如说作文中出现“我家的阳台”呀,扫马路的清洁阿姨等。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进自然,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提炼素材,然后把生活——“大课堂”中的收获带回“小课堂”,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那么我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感情。同时再也不会为写什么,怎么写,而发愁。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体验生活的能力。
我们说生活是万花筒,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鲁迅说:“作文第一须观察。”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没有信息的输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活越充实,信息的吸收和储存就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繁实。凡是学生参加过了一次活动,作文就有材料;凡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观察有方,作文时就必有特色。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自然界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和其他实物。在观察上花力气,获取写作素材;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平时碰到印象较深的事,及时写下来,每次活动,及时记下来,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这学期我们学校邀请专家进行了一次感恩主题演讲,并且邀请家长参加,碰巧那天天气非常冷,但丝毫没有影响演讲老师的激情,他的声音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他声情并茂的演讲让学生想起父母的诸多好,有些同学甚至落泪了,能够听到学生的啜泣声。
2、认识生活,触发真情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耳闻目睹生活中种种琐事,可有些同学往往就如呼吸空气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些同学跟老师谈起作文的苦恼,大家写同一件事,为什么别人能写好,自己就是写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在观察客观世界的同时激起自己的主观感受。有所触动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起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要抓住“生活”与“作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还要鼓励学生有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心灵。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使学生做到真情达意,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力避模式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舞台上展示自我。
3、思考生活,发现真善美
学生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其影响,各种正反思想在他们的头脑里碰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作文先做人”。在写文时,对真善美加以颂扬,对问题及自己的态度加以阐述,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情趣,有深度,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强调:“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从出生到长大,生活总是与其形影不离。让作文与生活同行,体味生活实际,回味生活乐趣,相信他们会用他们稚嫩的笔来书写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永登县坪城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