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Adv+(地)+来说”结构的语法化现象

2016-01-12 21:41:19段思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句首语体状语

段思羽

内容摘要:“Adj/Adv+(地)+来说”的结构在汉语会话和书面语写作中都广泛出现,充当衔接语篇、确定范围、提引观点的功能。“Adj/Adv+(地)+来说”的演化是经典的语法化过程,但是时至今日,“来说”还并没有完全的完成语法化过程,它也正处在语法化的阶段。本文即探讨“Adj/Adj+(地)+来说”这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情况,并就语体上的分布与语法话的关联作出一些讨论。

关键词:“Adj/Adv+(地)+来说” 语法化 语体分布

一、引文

对“……来说”结构进行的研究已有《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形成和语法化机制》(陈昌来,杨丹毅,2009),《介词框架“PpAu(来说)”研究》(付琨,2004),《介词框架“P…来说”的标记和话题化功能》(付琨,2009),《对……而言/来说"与"就……而言/来说"之比较》(许国萍,2004),《来说的多角度考察》(马青青,2009)。此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P+X+来说”结构的共时和历时描写,但“Adj/Adv+(地)+来说”的功能和“P+X+来说”不尽相同,两者语法化的轨迹也不同,其次前人主要集中于对“P+X+来说”中介词P形成的语法化考察,而对“来说”鲜有关注。马青青(2009)虽然论述了“Adj/Adv+(地)+来说”的一些共时特征,但未用语法化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陈昌来、杨丹毅(2009)从历时相论述了“来说”的语法化,所引语料充足,但在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上分析得并不充足,因此还有值得深入的地方。李志平(2014)在《“说来”和“来说”及“X 说来/来说”功能差异溯源》中弥补了这一缺点,但是仍未涉及共时状态的语法化趋势描写。因此,对“Adj/Adv+(地)+来说”这一结构的语法化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

语法化的过程是个逐渐扩散的过程,某个语法形式起先只能出现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然后通过重新分析、类推、隐喻等语法化机制而逐渐扩散到更广泛的语境中。然而,不同的文体意味着其语境的综合也不尽相同、使用频率等语法化的条件也不同,因此有些结构更常出现在某类文体中,其语法化的程度也更高。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常见的语法化研究思路有两种,一是研究形式不同但功能相同的各种结构在某一语体中的分布,二是研究同一形式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本文对“Adj/Adv+(地)+来说”的考察便是糅合两种思路,利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的方法对此结构的分布进行分析。

本文所援引语料出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BJKY北京口语语料库,统计工具为R语言。

二、“Adj/Adv+(地)+来说”结构的语法化

2.1“Adj/Adv+(地)+来说”结构语法化的可能性

Traugott(2003)和Hopper(2003)提到,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有被语法化的可能,只有一些表示高度上位义的词或者下位词经过语义泛化之后才有可能被语法化,例如英语中的go,see,say等,典型的语法化实例是英文中的be going to从表示位移的动态短语语法化为将来时态的标记。基于这一原则,“Adj/Adv+(地)+来说”拥有可以被语法化的潜质,因为“来”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趋向动词,“说”则和英语中的say 类似,也能出现在大量语境中,因此它们具备了可以发生语法化的条件。

2.2“Adj/Adv+(地)+来说”的语法化现状

2.2.1“Adj/Adv+(地)+来说”中“来说”的语法功能

在研究“Adj/Adv+(地)+来说”语法化趋势之前,先要探明“来说”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来说”接在“一般”“具体”“严格”“普遍”等双音形容词之后,可以加“的”,也可不加“的”。但如果是单音形容词或单音副词以及三音节以上的形容词短语,则必须加“的”,例如“更普遍的来说”、“相对简单的来说”。整个结构通常位于句首,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或副词多为表达范围、方式的,对于其后所引介的观点起限制方式和范围的作用。因为此结构鲜少出现在单句中的谓语前,即使出现在谓语前,也会利用节奏上的停顿以示区别,所以恰当地来说,“Adj/Adv+(地)+来说”充当的是修饰全句的方式状语,而不仅仅是修饰单句中的谓语。现代汉语中,当形容词和副词在句首充当状语修饰全句时,它们不能以光杆形式出现,有的是以加“地”作为标记。例如:

(1)一般地,我们将计算机指令的集合称为程序。

(2)普遍地,我们匍匐于权力之下,屈服于强权而非善良。

(3)特别地,女生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上述例句中,“地”可以替换为“来说”,并且还有一些形容词只能用“来说”,不能用“地”,例如一些单音节形容词或副词,加“地“后仍不合法,以及一部分双音形容词或副词,像是“通常”“严格”“粗略”,更倾向用“来说”标记充当句首状语的作用,所以可以认为“来说”具有标记修饰全句的句首状语的作用。

2.2.2 “地”、“而言”和“来说”间的竞争机制

在语法化理论中提到,同样的语法功能可能有几个结构担任,一部分是固有的,还有一部分则也是语法化而来的。这些不同的形式会互相竞争。承担句首状语标记功能的成分,除了“来说”和“地”,还有“而言”,它也是语法化而来,因此在作定量比较时也不妨把“而言”也考虑进来。下面列出了在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各语体平均体中可以和“地”、“来说”和“而言”搭配做句首状语的情况,仅列出高频的一部分:“一般”、“具体”,“相对”、“通常”搭配“来说”分别有48941次,6028次,4484次,1198次;搭配“地”分别有707次,55次,116,9次;搭配“而言”的次数为16030次,5175次,8967次和358次。

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在都可以加“地”‘“来说”和“而言”的情况下,“来说”在数量上对“地”拥有绝对的优势,但针对“而言”则有胜有负,并且两者在语体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尽管“来说”经历了语法化,但是它并没有完全的语法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句首状语标记,因为“来说”还有作为连动短语的一些特征。在一些形容词进入这个结构时,其中一部分包括上述提到的可以直接加“来说”或者加“地”的形容词或副词,它们可以自由地加“地来说”,还有一部分则必需加“地”之后才能合法,例如:

(4)极端地来说,在最初移动棋子时,便可说胜负已定。

(5)国家对非国家行动者承担的责任有好几种形式,笼统地来说,有两种思路。

前面的“Adj+地”是状语标记,因此后面的“来说”更倾向理解为一个连动短语。而对于“一般来说”“普遍来说”这类结构时,“地”可出现可不出现;对于上文提到的“通常来说”“相对来说”而言,“地”出现反倒不合法。下面例举一些例词在“Adj/Adv+地来说”的结构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和“Adj/Adv+来说”作对比的比值:“一般”,比值为679.736,“具体”,比值为102.169,“相对”比值为172.461,“简单”比值为4.354。除此之外,例举几个词加”地”的情况:“本质”7次,“完整”6次,“直接”3次,“广义”3次,“极端”2次。

从列举的例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一部分词汇中,“Adj/Adv+来说”具有绝对优势,并且开始排斥“地”的出现,大体上越常用,排斥的比值就越高,这正是体现了“来说”因在一部分词汇中高频使用其连动短语特征越来越虚化。从表3中这一张表中可以归纳出,必须进入“地来说”结构中的词有的是抽象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例如“科学”“概略”“广义”,还有一部分则是兼类词,例如“极端”“形象”等。这一点也印证了之前对于“来说”语法化程度不高的断定,因为根据张倩(2013),表示性状的抽象名词作加“地”后也能充当状语,因此它依旧起的是修饰后面的连动短语“来说”的功能。

由此可以推断,“来说”在现阶段汉语中的语法化情况:总体上,“来说”还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中,表现在“来说”本来的连动短语特征还未全部褪去,依然能接受状语的修饰;其次,能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或副词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其语法化过程中是渐进的,逐步扩散的;然后,语法化的进程是分层级的。在形容词和副词内部,高频使用的词最先开始摆脱“地”字的束缚,而将“来说”视为句首状语标记而非连动短语。一部分较为低频的词则处于中间地带。抽象名词则是最为缓慢的一类,“地”依旧强制出现,表明语法化进度相对滞后;最后,在与同样能够做状语标记的“地”和“而言“的竞争过程中,“来说”逐渐占据优势,但其竞争势态则要依不同的语体而定,这正是下面一节所要讨论的。

“来说”在现代汉语中正在经历一个“去范畴化”的过程,它现在正处于“中间态”(intermediate stage),即一方面典型的连动特征开始丧失,出现一些句首状语标记的特征,另一方面,连动的语义和语法特征还有残留,能出现的语境也有限制。

三、“Adj/Adv+(地)+来说”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

对某个结构进行不同语体的频率考察对于语法化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结构最初是出于一些语用因素而存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中,但随着在单一语体中的高频使用,语义逐渐虚化,语法界限模糊,语用层面的限制也逐渐减少,于是此结构便会扩散至其它语体中,此为语法化的一个经典过程。既然“来说”作为句首状语标记还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那么在不同的语体中其语法化的程度也就会也有所不同,出现频率越高其语法化的进度往往就越快。本节中的语料同样来自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JKY北京话口语语料库,涉及的语体类型包括文学作品、报刊、网络媒体、科技、自然口语五中语体。因为是调查语体的选择倾向,因此使用的统计方法是皮尔逊卡方检验。

首先,由上文可以直接看出“地”和“来说”之间较大的差距,因此本节则着重探讨在五种不同的语体中“而言”和“来说”这两种句首状语标记选择的倾向性,在这里,就以“相对”和“具体”为例,因为从表一中看出“而言”和“来说”旗鼓相当:根据计算,得知两个词的P值已经<2.2e-16(接近于0),显著的小于临界值0.0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体对“来说”和“而言”的选择是存在关联性的,我们可以从表中大致地推断出,对于“相对”而言,文学作品对两者的选择持平,报刊和科技语体更倾向“而言”,而口语和高度口语化的网络媒介语言则倾向“来说”。对于“具体”,情况稍有所不同,除科技语体外的所有语体都倾向于“来说”,科技语体则对两者持平。这种差异体现了现阶段,不同的形容词在不同的语体中对“来说”和“而言”的选择倾向是不同的,进一步体现了同样是语法化而来的两种标记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相对”这个词,“来说”的口语特点体现了其语法化的残存,因为“说”的本义暗示了其口语的性质,这正解释了为什么“相对来说”在科技和报刊文体中相对较少。相反的,对于“具体”这一个词,如同表一中“一般”的情况,“具体来说”的语法化进程要比“相对来说”更快,因为其口语色彩已经有所削弱,与对书面语高要求的报刊语体和科技语体并没有明显的冲突。这一点“一般来说”也有所体现,“一般来说”比“一般而言”更普遍地出现在报刊和科技语体中,证明“来说”已经高度语法化,口语色彩几乎丧失。

下面我们再以“严格”和“确切”这个词为例,讨论在不同语体中,“来说”连动语义淡化的程度。因为语料库限制,自然口语两者都未查到相关记录。但是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新兴的口语,因此在这两项统计中删去自然口语的项目。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表七中因存在小于5的单元,因此表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更为合适,表六仍用卡方检验。根据统计结果,表六P值接近于0,表七P值为1.404e-06,因此两者拒绝虚无假设,所以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的语体中“来说”的语法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网络媒介语言和科技语言中,“来说”语法化程度最高,文学作品和报刊语言则相对较慢。如在前文中所陈述的那样,“来说”是有一定的口语色彩的,所以一开始见诸于大量口语之中,随着高频使用,“来说”的意义不断遭到虚化(bleaching),语用特征也变得模糊,体现在一方面口语色彩淡化,可以更广泛地适用于书面语体中,另一方面连动的语法特征也退化,“地”字结构不再必要。

四、结语

语法化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焦点也是热点。对语法化理论的应用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经完成语法化的语言成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收集,对其进行历时方面的解释;二是对正在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词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其语法化现状进行分析,如果有可能,预测未来的语法化趋势。笔者着眼的是针对第二种应用中共时相的探究。对于“来说”的历时分析,前人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共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着眼于定量分析和语体因素对语法化的影响这两方面则还有所欠缺,本文正是弥补了这一欠缺。在进行研究时,限于篇幅和语料库的限制,对能进入“Adj/Adv+(地)+来说”结构的形容词或副词没有进行完全的归纳和系统的梳理,同时受限于语料问题,对自然口语中的研究也有所缺乏,这是本文不足的地方。这也是笔者打算另外撰文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句首语体状语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长江学术(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状语从句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西南学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