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黔籍军队的特点及其地位

2016-01-11 10:48周承陈永胜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会战战役日军

周承+陈永胜

摘 要:黔籍军队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相关研究很少,关于黔籍军队在抗战中的贡献鲜为人知。本文拟从黔籍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战的特点、以及黔籍军队在抗战中的地位两个方面对正面战场上黔籍军队的抗战进行粗略研究。

关键词:黔籍军队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特点 地位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4-07-12

黔籍军队是指:第一,军队的主体是贵州人,即军队官兵的籍贯大多是贵州籍;第二,军队所属中央军,即军队是在抗战前已被国民政府收编了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第八十五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二一师、第一四零师、新编第八师)以及抗战后才成立且被国民政府认可并纳入国民党军队编制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预备第二师、新编第二十八师和陆军补充师);第三,军队的主体是先前黔系军阀的一部分,后由于黔系军阀垮台而流窜到异地,直到在抗战中才被国民政府收编并成为建制师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先前黔系军阀第十军王天培余部中的两支,即当时的罗启疆部和周志群部,这两支部队在不断的转战中,成为后来抗战中的第八十二师和第二十六师)。

一、黔籍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概况

参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的黔籍军队主要有第八十五师、第八十二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二一师、第一四零师、第新编第八师、第新编第二十八师、预备第二师、第二十六师和陆军补充师共十一个整编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黔籍军队纷纷请缨抗战,奔赴前线英勇杀敌。据初步统计,黔籍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参加重要战役会战有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常衡会战、宜昌会战、桂柳会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晋南会战、豫中会战、桂南会战、随枣会战、滇西抗战、芷江地区作战共二十次,大小战斗成百上千次。

在黔籍军队参加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次战斗中,黔籍军队都是奋勇杀敌,凭借低劣的武器装备与日寇拼杀,并在大多战斗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战绩。其中较为主要的有:淞沪会战中,第一零三师守卫江阴要塞,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使敌军在江阴登陆的计划未能得逞;南京保卫战中,第一零三师与敌激战于中山门和太平门城墙一带,并在大部队都已经撤退南京后才撤退;在忻口战役中,第八十五师与日军王牌军板垣师团在忻口激战十数日,使日军受到重创;在徐州会战砀山之役中,第一零二师孤军奋战,以寡敌众,用三千余英烈的生命争取了友军的顺利转移和战区的成功部署;在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中,第一四零师在禹王山、望母山地区和第六十军一道坚守禹王山,与日军激战二十多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武汉会战中,第一零二师在万家岭协同友军奋力杀敌,获得了万家岭大捷并得到“向一零二师看齐”〔1〕的美誉,第一零三师和第一二一师在守卫田家镇的战斗中协同作战,连夺日军两个高地,最终取得了田家镇战斗的胜利;在长沙会战中,第一零二师连续三次防守新墙河,并和日军隔新墙河激战数次,为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麦市战斗中,第一四零师坚守阵地,顽强抵抗,滞延敌第三十三师团行动,击毙击伤敌三千余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使敌右纵队陷于孤军深入,而最后全线总退却,全师从师长、团长、营长等均荣获宝鼎勋章;在九江战斗中,预备第二师与蒋介石的几支嫡系部队一同作战,此战下来,只有预备第二师这支刚组建不久的贵州军队没有被日军打垮,反而还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让蒋介石连声称好。在滇西抗战中,为打通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第一零三师和第八十二师一同作战,为拔掉滇缅路上日军的致命据点松山,第一零三师和第八十二师在松山与敌浴血奋战两个多月,最后在松山攻坚战中用六吨TNT打破了日军“中国军队不牺牲十万人,休想攻取松山”的神话,创造了二战史上坑道爆破战的经典战例。在远赴异国缅甸作战的贵州军队新编第二十八师,孤军奋战,以一师之力抵挡日军强大火力的进攻,与日军在异国苦战数日,使盟军得以顺利转移。

黔籍军队在抗战正面战场参加的历次战役战斗中,黔籍军队都是奋勇杀敌,全力完成作战任务。黔籍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仅得到了其他友军部队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并多次获得战区长官以及蒋介石的嘉奖,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黔籍军队在远征军中的表现,更是得到了盟国的高度赞扬,松山攻坚战创造了二战史上坑道爆破战的经典战例,并被美国写进了西点军校的教材之中,黔籍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黔籍军队抗战的特点

(一) 与正面战场上的军队比较

1.军队建制方面,黔籍军队都是一些“独立师”

在抗战中,黔籍军队大多都是以单独的一个师划入其他军队中参加作战,个中的原因一说是蒋介石与何应钦有矛盾,蒋介石担心何坐大而不愿黔籍军队形成统一体系,主要因为何应钦是贵州人,黔籍军队中的很多指挥官都是他曾经在贵州的学生和同僚,而何应钦本人对黔籍军队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照;一说是蒋介石对地方籍军队向来有排斥异己的作风,〔2〕只要不是他的嫡系部队,蒋介石大多有些排斥。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黔籍军队在战场上大多都是以单个的“独立师”出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次战役中,从大型的会战到小型的战役战斗,作战单位大多是兵团、军团、集团军,就是最小的作战单位大多都是整军作战,以师为作战单位的情况,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几乎没有,这也就导致了黔籍军队的十一个师在历次战役中都被划入其它的部队中,而且每个师都被单个分开,划归于不同的军中。然而在地方籍军队中,大多地方派系观念都很深,排外思想也严重,第一零二师师长柏辉章的一句话道出了黔籍军队当时的处境:“我们一个师孤军作战,到处作客,临时在战场上找婆婆”,〔3〕由此可知,在当时的情况下,黔籍军队这种“独立师”的处境无疑是很艰难的。endprint

2.屡遭排挤和分解

由于黔籍军队都是一些“独立师”,而其他的军队大多都被编为一个集团军至少都是一个整军,所以在战役中黔籍军队总是归属于某一军,由某军进行直接指挥,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军队提供了排挤、吞并黔籍军队的机会。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黔籍军队曾多次被其他地方籍军队排挤并险些被吞并。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第八十二师师长罗启疆病故,师长由副师长欧百川继任,然而,第七十九军军长夏楚中却有借机吞并第八十二师之心。当时第八十二师属于第七十九军建制,夏楚中以第九十八师一团长安插在第八十二师,而第九十八师正是夏楚中的广东部队。夏楚中后又把欧百川调走并强行指派其亲信林卧薪担任第八十二师师长,但终因第八十二师全师官兵强烈反对而未能得逞,后只有派贵州人吴剑平任师长并调离第七十九军建制,将第八十二师划入第八军何绍周(贵州人)部。第一四零师也有同样的遭遇,当时第一四零师和第八十二师一样归属第七十九军建制,夏楚中亦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吞并一四零师,派其军部高参龚传文为一四零师步兵指挥官,但最终也因一四零师全师官兵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得逞,龚传文自动离去。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黔籍军队不仅屡次受到其他军队的分化瓦解,而且还经常被分割使用,把一个师分成几个团来单独使用。在淞沪会战中,第一零二师所属的三个团就被完全分开了来使用,该师当时辖有六零七、六零九、六一二三个团。六零七团被划归第一军第一师指挥,六一二团被划归第十军指挥,第一零二师师长只指挥剩下的六零九团。对于被这样的分割使用,指挥部当然有其自身的战略部署,对于在战场上抽调一支部队支援另一支部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对一支刚刚上前线的部队施行这样的分割使用,不仅会影响其战斗力,而且还会使官兵产生疑虑,当时第一零二师的官兵就为此“感到不安”〔4〕,尽管如此,部队官兵依旧固守阵地,奋勇杀敌,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并得到军团司令长官的来电嘉奖,称赞其“奋勇克敌,显树战功”〔5〕。

(二)与地方籍军队比较

1.西南三省中最早参战的军队

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军队都积极请缨参战,先后奔赴抗战前线,在西南三省的军队中,黔籍军队最早参战。

卢汉的六十军是滇军中最早出滇抗战的军队。六十军于1937年10月5日在昆明举行了誓师出征大会后,“步行四十余日,奉命抵达长沙”,之后“调往前线,保卫南京。”〔6〕到达南京时也是11月底了。

川军中最早到达前线参战的军队是杨森的第二十军。抗战爆发之时,第二十军正驻扎在贵州,“1937年9月1日,第二十军从贵阳、安顺场等地,沿着湘黔公路浩浩荡荡出发了。”〔7〕一直步行四十多天,即在“10月12日到达上海前线。”〔8〕

黔籍军队首先参战的是第八十五师,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作战是忻口战役。时被划入第二战区第十四集团军第十四军。忻口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13日,“截止1937年10月11日,中国第二战区忻口前线部队已经全部进入指定位置,占领了阵地”。〔9〕但在参加这次战役之前,第八十五师就已经与日军激战过。那是第八十五师被编入十四军时,奉命调往保定的途中,在千军台时,正遇第八十三师的一个团遭日军攻击,伤亡惨重。第八十五师立即“与日军激战,几天后敌始退去”,“接着部队被调往山西,参加忻口战役”〔10〕。

2.军队所属方面,黔籍军队是中央军

参加抗战的黔籍军队一共有十一个师,除了预二师、新二十八师和陆军补充师是在抗战爆发后才成立之外,其余都是在战前就已经成立被收编并纳入中央军序列了的。第八十五师成立于1931年,最初是黔军第四十三军,1929年被国民政府收编并缩编为新编第十师,1931年被改编为第八十五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四零师、第一二一师和新八师均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国民党中央军入黔,乘机收编了这几个师,把它们都纳入了中央军的序列。第八十二师和第二十六师都是出自之前的黔系军阀黔军第十军,第八十二师原是第十军属下一个独立团,1930年改为独立三十四旅,并在1937年的凇沪会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直到1938年夏中央军事委员会指令将原湖北省荣锦芳的第八十二师与预备第十三师合编成一个新的第八十二师,并正式纳入国民党正规陆军序列;第二十六师则是原黔军第十军下属的第三十师一部,后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死后,周志群带其投靠朱培德,此部被编为新编第十一师,抗战前期又被编为独立第六旅,后来升为第二十六师。另外的新二十八师、预二师和补充师都是抗战后才成立的,是经过国民政府批准、组建并赋予其番号的建制师,都属国民政府中央军系列,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

3.在武器装备方面,滇军最好,黔籍军队居中,川军最差

在西南三省的地方籍军队中,川军使用的枪支“有的枪使用过久,连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要用麻绳线系着以防失落”,〔11〕但这还不是川军中最差的,川军中装备最差的部队是第二十军,“白天行军,晚上宿营还要连夜打草鞋,以备第二天穿”〔12〕,这就是当时川军的装备情况。

“黔军出省作战之初,部队装备较差,许多部队的士兵都是脚穿草鞋,故有‘草鞋兵之称。”〔13〕士兵使用的步枪大多都是“赤水造”,即周西成在赤水建的兵工厂所造。贵州一个小县城制造的枪支,其性能可想而知。虽然抗战初期黔籍军队的装备十分落后,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黔籍军队的大多武器逐渐得到改进,战斗力也因此得到逐渐增强。例如第一零三师在麻城补充新兵后,“全部换发了捷克式步枪、轻机枪及重机枪。此项重机枪性能良好,能平、高射两用,使用钢心弹时,可射穿轻型坦克的装甲”。〔14〕第一零二师在凇沪会战后归入第八军建制,军长黄杰对第一零二师“全部更新武器装备”,后又“增配战车防御炮连和重迫击炮连,把原工兵连扩充为工兵营,又增设辎重营、兵站和野战医院。”〔15〕这样一来,黔籍军队的装备才稍稍好些。endprint

滇军中,“每个步兵连配备‘七九步枪六十支、轻机枪六挺;每个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四挺;炮兵连配‘八二迫击炮二门、‘六零炮二门;高机连配‘十三厘米二高射机枪二挺”〔16〕,另外滇军还通过缅甸向国外进口了大批的先进武器。

三、黔籍军队在抗战中的地位

(一)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1.黔籍军队是正面战场上一支很重要的军队

黔籍军队是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众多中国军队中的一支,也是武器装备较落后的一支,是名副其实的“草鞋兵”。但在战场上与敌人的拼杀中,黔籍军队勇猛、奋战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战绩却是毫不逊色于正面战场上的任何一支军队的。

九江战斗中,黔籍军队中的预备第二师和蒋介石的几支嫡系中央军一起作战,预备第二师不仅是装备最差的,而且还是一支在贵州刚组建不久的军队。但是,在九江战斗中,蒋介石的几支嫡系部队全被日军打垮,唯有预备第二师不仅未被打垮,反而还很成功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就连蒋介石都对预备第二师在九江战斗中的表现连声称好。淞沪会战爆发后,第一零二师即开赴前线,负责接防苏州河,与敌前后激战二十多天,始终形成拉锯战,使敌未得前进一步,第一零二师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得到了军长胡宗南的青睐。淞沪战后,胡宗南不但让第一零二师继续留在其部,而且还对第一零二师进行了改编和扩建,并更新了武器装备,胡宗南之所以会对这支非亲非故的部队如此好的待遇,完全是因为第一零二师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胡宗南的认可,并认为这支部队有一定的战斗力。武汉会战中,第一零二师在万家岭一带与日军激战,全师官兵积极配合友军奋勇杀敌,取得了歼敌“两个师团强(笔者注:第一零一和第一零六师团),获完好坦克九十七辆,轻重机关枪三百余挺,击落寇机二十七架,并获军用汽车及其他军用品无算”〔17〕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堪称中国抗战时期三大名战之一的万家岭大捷。由于第一零二师在此役中表现突出,得到了此役友军部队的一致好评,此役刚一结束,友军部队即在其营地挂上了“向一零二师看齐的”标语。

2.黔籍军队是地方籍军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军队

在整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诸多重大战役中,地方籍军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在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参战部队中的“嫡系部队在九战区为八个整军又十个师,杂牌军〔18〕有十个整军又十个师。五战区为嫡系二个整军又一个师,杂牌部队有二十一个整军又二十五个师”。〔19〕由此可见,在整个武汉会战中,地方籍军队在参战军队中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黔籍军队是地方籍军队中的一支,也同其它的地方籍军队一样,参加了正面战场上多次的战役战斗,并且像黔籍军队这样的“独立师”,在战场上都得划归军部或是集团军指挥。尽管如此,黔籍军队的几个“独立师”无论走到哪,都很受上级长官的欢迎,并且大多都喜欢黔籍军队归属自己的军或集团军管辖,像川军在台儿庄战场上无人收留的情形是从未出现。黔籍军队在参加的历次战役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打出了黔籍军队的特色。在台儿庄会战中,第一四零师协同第六十军(滇军)在禹王山、王母山、宿羊山一带与日军第十师团激战,第一四零师与六十军一同抗敌,反复冲杀,寸土必争,在台儿庄一带与敌血战旬余,“日军第十师团及第五师团伤亡约七千余人(不包括临沂地区战斗中的伤亡人数)”,〔20〕而在临沂地区,“日军第五师团伤亡约三千余人”〔21〕台儿庄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的全胜而告终。第一四零师在这次会战中的表现,不仅得到了与之一道协同作战的第六十军的认可,就连友军第三十师(西北军)的弟兄都对这支装备较差的黔籍军队的表现另眼相看,并说一四零师“很勇敢,很坚强,真打得出色”〔22〕

在长沙会战中,第一零二师三守新墙河,其取得的战绩有目共睹,在军中(此时第一零二师和两个广东师第五十九师归属第四军)自发的传唱出这样的歌谣:“新墙河,新墙河,离了黔军没奈何!”〔23〕即是明证。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黔籍军队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印缅,为盟军的顺利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不仅如此,在打通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的战争中,黔籍军队在攻克龙陵、腾冲的战斗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攻克松山这个重要据点的战斗中,黔籍军队表现出了无比英勇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以七千多士兵的伤亡夺得了松山攻坚战的胜利,打通了滇缅公路这条至关重要的运输通道,创造了二战史上一次经典的坑道爆破战战例,并写进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

松山攻坚战的胜利,为缅北大反攻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滇缅公路的打通,不仅让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输入到中国境内,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日军大部被我军牢牢拖住而动弹不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盟国的作战负担,为东南亚国家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结 语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黔籍军队与全国各地的军队一样,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与日寇拼杀于中国的每一块土地之上。黔籍军队没有优良的装备,他们脚上穿草鞋,肩上扛着猎枪甚至大刀,他们凭着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用最低劣的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寇在战场上拼杀;他们虽属中央军,但却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就没有了中央军给予的更多关照;他们同时又属于地方籍军队,但是又不像其他的地方籍军队那样被编为整军、集团军作战,而是以一个个的独立师出现在战场上,有时甚至还遭到其他地方籍军队的排挤和上级军官的分化瓦解,以至于黔籍军队大多时候都是处境艰难。尽管如此,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历次重要战役战斗中都有黔籍军队的身影,无论是从八一三淞沪会战到1945年的芷江地区的作战的诸多国内战役中,还是在协同盟军远征印缅的战役战斗中,黔籍军队在战场上都是奋勇杀敌,全力完成作战任务。黔籍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仅得到了其他友军部队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并多次获得战区长官以及蒋介石的嘉奖。同时,黔籍军队在远征军中的表现更是得到了盟国的高度赞扬,松山攻坚战创造了二战史上坑道爆破战的经典战例,并被美国写进了西点军校的教材之中,黔籍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endprint

参考文献:

〔1〕〔5〕〔14〕〔22〕中国政协贵州省贵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37页、第29页、第78页、第127页。

〔2〕〔3〕〔4〕〔10〕〔15〕〔23〕中国政协贵州省文史资料委员会:《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34页、第34页、第54页、第10页、第27页、第47页。

〔6〕谢本书:《民国劲旅,滇军风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234页。

〔7〕〔8〕〔11〕〔12〕郑光路:《川人大抗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22页、第123页、第122页、第145页。

〔9〕〔20〕〔21〕郭汝瑰,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437页、第710页、第693页。

〔13〕周诗若:《抗战中的黔军部队》,《贵阳文史》,2005年4期。

〔16〕胡俊:《近二十年来云南地方军队概述》,《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第13页,转引自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版。

〔17〕万仁元,方庆秋:《中华民国史料长编》(第五十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18〕这里的杂牌军即此文的地方籍军队之意,也就是国民党军队中除去嫡系之外的军队,包括地方军队和中央军的旁系,其中黔籍军队属于中央军的旁系。

〔19〕张俊杰:《中国国民党杂牌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参战兵力及其历史作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三期。

Qian Ji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the military war

Zhou Cheng Chen Yongshe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 Guiyang ,550001

Abstract:Qian Ji ar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Kuomintang army in the war 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Qian Ji contribution to the military in the war known. This paper from the Qian Ji Japanese troops on the battlefield in pos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Guizhou membership status of the military in the war on two front battles Qian membership of the military resistance to be rough.

Key words: Qian Ji army; War; positive battlefield; characteristics; status

责任编辑:厐思纯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战战役日军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战役中的你
库尔斯克会战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