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民族工艺美术的现状研究

2016-01-11 14:26王丽丽
雪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工艺文化

王丽丽

【摘要】游牧——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是文化和生产的一种类型。哈萨克族人民通过掌握时间和空间,随着历史长河形成其特有的游牧色彩生活,决定了对后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说起一个民族的文化,其实最有意义的话题,当属于他们的民族工艺。这个世界的民族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风情万种,就是因为有了不同民族的工艺美术,哈萨克族的工艺主要有雕刻、刺绣等。其民族工艺美术蕴藏着众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工艺;文化;民族

一、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哈萨克族就有了建筑业、银器加工业、铁器手工加工业、缝纫业、编制业、制靴业和皮革业。由此可知,哈萨克族在很早就有手工艺加工,手工艺术逐渐发展对工艺美术的影响深远。哈萨克的图案题材丰富,有动物、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和各种几何图形,哈萨克图案着色有着丰富的象征力,如红色象征太阳和太阳的光辉,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象征幸福、真理和快乐,黑色象征哀伤和大地,黄色象征苦闷和智慧,绿色象征青春和春天。

二、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之雕刻

哈萨克族做木器、铁器、银器的匠人心灵手巧。他们在骨质或木质的材料上,装饰代表性的图案,就能做出生活用品来,既牢靠又古朴。比如,木匠能用树干、树根做木盆、木碗、木勺等,居民将木餐具镀上金或者上油漆,使其显得美观、精致。乐器中的库布孜琴,冬不拉,还会用骨角、兽骨来点缀做精巧的图案,装饰烟盒之类的器皿。在马鞍、猎枪柄、木床、桌子、木柜、箱子和木门等,都雕刻各种花纹。

哈萨克族人有本民族的居家文化。他们讲究锅要用生铁制的,而水壶、茶壶要用铜质的。这两种材料做的餐具总会给人以牢靠和舒适的感覺,也有文化的积淀感。过去的哈萨克族居民的餐具追求实用,也追求华丽。所以有金制的餐具,如金勺、金碗,也有美观精致的瓷壶、瓷碗等瓷器。

三、哈萨克族服饰的工艺美术

民俗家们说,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建筑风格,什么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同样,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服饰文化。哈萨克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他们长期逐水草而居,多生活在戈壁、山区和高寒地带,所以他们的服饰会带有高寒草原地带的文化特征,为了保暖,羊皮为其主要制衣材料。夏天穿布衣,凉爽舒适。“穿衣挂裳,冬暖夏凉”,衣服不仅要实用,还具有服饰的审美情趣。哈萨克族男子服饰,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夏季服装面料多耐磨,比如:华达呢、毛布、灯芯绒等面料。在过去,细心的女子们会在青年男子的衣裤上绣上美观大方的花草图案。服饰衣领有做成高领的,也有做成翻领的男人的衣服或兜儿和坎肩上的领子上绣纹样。

刺绣是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妇女们大都擅长刺绣。她们从小学起,擅长在各种绒料、绸缎上刺绣。刺绣工艺有刺花、桃花、补花、贴花、钩花等。绣的物品主要有:衣服袖口、衣摆、前襟、挂帘、挂毯、箱套、手巾、帷帐、窗帘、罩单、被褥、枕套、帽子、遮盖衣服的布幔等都绣有美丽的图案。刺绣品虽古朴但用材讲究,有丝线和金线,色彩鲜艳、大方,色彩也多用对比色。反映了哈萨克族勤劳、善良、健康、愉快的思想情感及朴实的审美观,富有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

四、哈萨克族建筑中的工艺美术

毡房是哈萨克族结合农牧业生产特点形成的成果。毡房出现在青铜时期,公元前7世纪,毡的制作成为一种生产方式。毡房部件是由各式各样哈萨克族手工艺装饰构成的。骨架是支撑毡房的主体,骨架的多少决定了毡房的大小。小的毡房由3个骨架组成,大的毡房多到30个骨架组成,为贵族宫殿。根据毡房特点,布置壁挂、木箱、毡铺或地毯等。

哈萨克族妇女编织的毡房外围带(巴斯胡尔),是用彩线提花图案织的,即可以用来加固毡房的木栅栏,又可美化毡房。手工制造者做一块花毡,要经过很多严谨的工序。花纹材料大多是布片和呢子。手工制造者将这些呢子和布片剪成鹿角花、牛角花,按照图形使用五彩的线缝在毡子上。毡子的做工有一定难度,因为鹿角花、牛角,要求构图严谨、美观大方,色彩协调,同时还要经久耐磨,所以做工流程紧凑,成品既美观又大方实用。

哈萨克刺绣图案名目繁多,有花木、几何、飞禽走兽,以及大自然各种景物。刺绣题材、色彩、内容都与牧民文化息息相关。哈萨克族毡房艺术在草原上随处可见。毡房内四周是挂壁,地上是花毡,各种幔帐上绣满了花,赏心悦目,仿佛走进了线条与色彩的世界。

五、总结

哈萨克民族工艺美术作为重要的游牧民族文化,要继续发掘与传承保护,为少数民族的特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工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