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雅 门晋喜
作者:李会雅,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处理(071002);门晋喜,95866 部队无线电导航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电信号处理(071051)。
目前,河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仍以教师的单向传授知识为主,没有把实践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的日常教学计划中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实践科技活动。国外的高等教育采用注重本科生实践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方式,这样能有效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病。实践科研化教学起源于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1],是目前在国外众多高校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学机制。实践科研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能促进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提高。重视对本科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训练,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科研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河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河北省开设最早的通信工程专业,目前是河北省的优势特色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拥有专任教师21 人。其中,正高职4 人,副高职9 人,中职8 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 人;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8 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基础理论水平,治学严谨。学院整合实验室教学资源成立的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河北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育创新高地——“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其中的四个设备先进、与生产线对接的实验室,通过工业化实验设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该中心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探索集群式实验教学新模式,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学院与河北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河北省广播电视厅、834 发射台等数十家企业签署实习实训协议,为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兴趣,搭建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的平台,为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引导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科技创新实践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增强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
1)创新学分。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科研和实践等创新实践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如: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技能竞赛;发表各类专业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参与教师的纵向或横向课题;进行发明制作取得标志性的成果或专利;等等,都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创新学分。学校每学年春学期受理创新学分的申报工作。凡符合获得创新学分条件的学生,将《河北大学创新学分申请表》、有关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提交组织创新活动的单位审核认定后,由所在学院审核公示后,报教务处审批。经教务处审定批准后,公示获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创新实践课程一栏中,成绩按“优”记载。
2)第二课堂素质学分。第二课堂素质学分中的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项目规定,凡在校外公开发行刊物或经学校批准的校内刊物上发表文章、作品者,组织或参加院级以上科技学术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者,长期参与(一年以上)教师科研项目者,成立创业团队有经营项目者,创业团队有可行性报告并入驻河北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区者,创业团队注册公司并正常运营者,开展自主创业实践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者,参加经素质学分管理中心认证的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者,记相应学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取得六个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其中含两个限选学分),否则视为未完成总学分,不能取得毕业资格,作结业处理。每学年取得素质学分一分(含限选)以上者,方有资格参加本学年度的奖学金及校、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
3)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政策。该政策对于科研能力非常突出的学生予以适当倾斜。凡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 全文收录,以第一、第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或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均可申请奖学金,而不受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均在评选范围内位于前10%,且没有不及格科目的限制。
4)毕业生综合测评。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综合测评分值为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分值的总和,所占比例分别为20%、70%、10%。其中,智育分值为智育原始分与智育加分之和。智育加分包括:参加全国科技比赛获一等奖加5 分、二等奖加3 分、三等奖加2 分;参加省级科技比赛获一等奖加2 分、二等奖加1 分、三等奖加0.5 分;参加校级科技比赛获一等奖加0.5分、二等奖加0.3分、三等奖加0.2分。
基本架构 河北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实践科研管理系统,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科研处联合为学生的实践科研活动进行组织和日常管理[2]。学校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立项体系,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科研型创新性人才。
1997年,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基地“电子爱好者协会”成立,成为面向社会的电子知识咨询服务、家电义务维修和学生科技项目转让的平台。自1998年开始,与河北数英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连续16年承办河北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001年,“电子实习与创新训练实验室”成立,搭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桥梁。学院注重对学生课外科技小组活动的指导,关心学生科研项目的进展程度,定期邀请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举办前沿性、交叉性、系统性强的学术讲座,解答学生实践科研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定期表彰在实践科研创新方面表现卓越的学生;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主题班会,营造出群体争先创新的氛围,形成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的效应。
教师要注重将科学研究方法的讲授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对实践科研活动的畏难心理,有效引导学生逐步揭开实践科研活动的神秘面纱,缩短学生与实践科研活动的距离。定期开展科技沙龙活动,并通过学校网站、校刊校报、公报栏等渠道,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摒弃只看重学生显性科研成果的功利性思维,注重学生实践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许晓云.国外创业型大学特征及成功因素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刘莎莎.河北省高校本科生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