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凤志
辽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 朝阳 122000
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DPN的影响
辛凤志
辽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朝阳122000
【摘要】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2组间基础治疗均相同,记录2组患肢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测定患肢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麻木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6.92%(30/39),观察组为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减退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为9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的86.67%(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DNP;胰激肽原酶;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慢性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自发性麻木、腹胀,神经性疼痛,异常出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1]。研究发现[2],采用胰激肽原酶能明显改善麻木、腹胀及异常出汗等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但是研究多具有普遍性,青年患者多见,没有针对高龄患者进行特异性研究。本次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与单纯应用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DPN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选取均来自2015-03—2015-10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同意,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9±6.5)岁,糖尿病病程(14±2.6)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1.1)a,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70±6.2)岁,糖尿病病程(15±3.2)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1.3)a,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2组间基础治疗均相同,2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剔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9年标准和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2)剔除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3)排除存在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免疫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患;(4)妊娠或哺乳妇女除外,不能自主言语交流的神经障碍患者除外;(5)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6)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积极给予降压治疗,如有高血脂患者控制血脂水平。对照组甲钴胺500 μg,3次/d观察组;对照组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240 μg,3次/d,以4周为一个疗程。
1.4观测指标采用日本光电MEB-9200K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南京良深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患肢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4.1治疗效果参照相关文献评价标准[3]: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显著好转或恢复,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提高≥5 m/s。有效为临床症状及腱反射均较前好转,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提高<5 m/s。无效为临床症状和肌电图较前无提高甚至下降。
1.4.2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的评价标准: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75%为显效;症状缓解25%~50%为有效;症状无缓解或缓解<25%为无效;症状加重为恶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2组治疗前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t=8.24,6.36,3.84,4.35,P=0.00<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t=22.18,14.01,16.38,12.13,P=0.00<0.01),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9.89,8.84,8.60,5.44,P=0.0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s,m/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s,m/s)
组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对照组治疗前36.2±2.733.4±1.840.5±6.341.2±5.6治疗后42.5±3.238.6±4.145.7±3.948.5±7.3观察组治疗前35.7±1.334.5±2.139.6±2.840.3±4.8治疗后51.2±3.649.8±5.654.7±4.258.2±6.5
2.22组患肢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在麻木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30/39),观察组有效率为92.5%(37/40),存在差异(Z=-2.359,P=0.018<0.05);在感觉减退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0%(36/40),存在差异(Z=-2.073,P=0.038<0.05)。见表2。
表2 2组患肢治疗前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
2.3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33%(19/30),观察组为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37<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n(%)]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老年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尤其以老年人多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折磨,和许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样,DPN发病机制尚不清楚[4],目前已知由多种致病因素综合引起多数学者认为代谢异常和血管损害是主要的糖尿病性DPN因素,代谢学说认为,过高的血糖水平促发神经组织非酶促作用,胞内山梨醇增加,肌醇分泌减少,异常非酶蛋白糖基化和脂肪代谢紊乱,脂肪代谢紊乱在使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同时还缩减了舒血管因子的产生,影响髓鞘修复,从而引起神经损害。血管损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状态,血液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及血浆脂蛋白增多,这些因素使血流速度减慢,诱发微血管血栓,从而导致周围神经缺血、缺氧[5]。因此,治疗糖尿病DPN在控制血糖水平平稳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护代谢水平和血管功能,要改善周围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关键为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灌流,老年DPN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远端肢体疼痛,单纯控制血糖对此类患者的疗效不明显[6]。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族衍生物,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单用对DPN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显著,所以把甲钴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用药。胰激肽原酶促进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并释放入血,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通过激肽促进PGl2、PGE2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改善了周围神经缺血缺氧症状。
综上所述,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Seino Y,Yabe D.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Incretin actions beyond the pancreas[J].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2013,4 (2 ):108-30.
[2]赵秀梅,刘育英,郑世荣,等.胰激肽原酶对大鼠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6(6):332-334.
[3]任欣.甲钴胺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用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15-417.
[4]张玉,戴红双,冯佳庆.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 070-1 072.
[5]龙珑.老年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病变(DPN)治疗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7):962-964.
[6]肖向阳.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59-60.
(收稿2014-12-2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5)22-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