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索

2016-01-09 03:45黄仕会,王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索

黄仕会,王毅

(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基础,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教学中以输出为导向,将口语表达(输出)、视听输入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输入材料的吸收,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5)03-0072-03

Abstract:Based on output-driven hypothesis,an output-oriente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audio-visual course has been proposed.It is output-oriented,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output),audio-visual input and evaluation from teachers.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stimulat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motes their intake of the input materials,which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3+4中高职衔接班英语教学研究(JG13032)

作者简介:黄仕会(1978-),男,山东泰安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An Explorativ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Audio-Visual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HUANG Shi-hui, WANG Y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Jiangsu,China)

Key words:output-driven hypothesis;college English;audio-video teaching;teaching mode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1]国内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英语听说或视听说课程,但由于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重点考查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未做任何要求,这导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都着重强调听力输入,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割裂了视听输入和口语输出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哑巴英语”的广泛存在。文秋芳指出,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多年来秉承重输入、轻输出的指导思想,但在英语专业学生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亟须在教学理念上把输出作用凸显出来。[2]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改变这种重输入、轻输出的倾向,笔者以“输出驱动假设”为理论基础,结合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一些探索。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中期Swain提出“输出假设”,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3]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可以了解自身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文秋芳在“输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2]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等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符合其语言实际水平的输出任务,有助于他们检测自身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积极思考如何用地道的语言表达自己;当输出遇到障碍时,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获取语言知识;输出活动结束后通过听取教师有针对性的反馈,学生更容易发现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

(一)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视听说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视听输入和口语输出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完成口语输出任务驱动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其听说水平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听、说并重的教学模式

1.听与说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为了将听与说真正地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共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输入与输出即听与说在主题上高度一致,学生在口语输出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困难可以通过学习输入材料得到解决,如通过学习视听输入材料可以解决学生由于缺乏相关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王毅(1971-),男,四川崇州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2.“教师布置输出任务-学生尝试输出-输入-正式输出-反馈”的教学模式。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要求,教师的任务是:设计真实且符合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提供有助于完成输出任务的输入材料;当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并对学生的输出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而学生的任务则是: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输出任务;学习教师提供及自己搜寻到的输入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再次完成输出任务;最后展示输出成果并请教师给予反馈。我们对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不再按照教材编排中的“教师播放视听材料-学生做题-教师提供答案并讲解-学生口语训练”这一模式,而是采取了“教师布置输出任务-学生尝试完成输出任务-教师输入视听材料并提供帮助-学生正式输出-教师反馈”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根据每一单元的主题,参考学生的语言水平布置相关的输出任务。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输出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要表达的内容限于词汇量不足而不知如何表达;使用的语言不够地道;限于思辨水平,对这一任务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迫切想要知道如何才能用地道而准确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带着问题会思考的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时教师再提供相关话题的视听输入材料并就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完成正式的输出任务。由于这一过程是学生受到输出驱动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输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而后教师所提供的反馈由于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来探讨如何用“输出驱动假设”来指导课堂教学的。本单元的主题是“Making a good impression”,共包括10个短对话、2篇长对话、3篇短文听力、4个短视频。课前笔者通过校内网“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网”给学生布置输出任务:假设毕业后你应聘某健身器材销售处招聘的推销员岗位,要去参加面试,如何给面试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由于任务和学生未来的就业相关,这一话题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安排3~4组学生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阐述自己如何给面试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前一小组提到的内容其他小组不再提及。学生一般都会提到以下几个方面:如要提前到达面试地点、穿着要得体、要自信、不要过早提及薪水等,教师会把这些内容都一一进行板书。之后教师播放4段短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中Ted, Grace, Martin和Steve就“Making a good impression”给出了哪些建议,做好记录并同前面的板书进行比较,找出增加了哪些内容。如Ted指出面试时哪些话题可以谈论,哪些应该进行回避;Martin则提出了面试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Steve指出要做好充分准备,如了解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公司的主要客户、竞争对手等。接下来要求学生准备进行角色扮演,笔者提醒学生对话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注意如何提问和回答,如求职者如何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相关工作经历、个人专长、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对于学生表达中遇到的语言障碍要做好记录。接下来播放2篇长对话,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面试的流程,记录下面试考官会提出哪些问题以及求职者如何展示自己。学生通常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输入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会很快掌握这段对话的内容,并且解决了原先表达中遇到的语言障碍。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重新组织对话并选取3~4组学生进行输出展示,而学生此时都能够认真地修改自己先前对话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未进行展示的学生则需要对各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最后笔者对各组学生的表现提出意见并进行评价。由于教师点评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准备输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正式输出中所出现的问题,这种点评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三)细化评价方式

笔者采用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过程性评估所占的比重。课程考核成绩为:出勤*20%+课堂表现*30%(尝试输出表现*15%+正式输出表现*15%)+听说综合测试*50%(听力测试*30%+口语测试*20%)。听力测试以考查教师布置的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口语测试在学期末分组进行,测试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进行情景对话,即考生A和B运用听说教程中所学对话技巧就某一情景进行对话;二是两名考生就某一文化主题进行介绍阐述,由两位具有PETS(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和BEC(剑桥商务英语)口试考官资格的英语教师担任考官,按照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口试的评分标准,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语篇组织和互动交际等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满分5分,考官给每位考生的打分为整数,取二位考官打出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口语测试成绩。

(四)教学改革效果

笔者将所授课的班级(2个教学班)分为两组,其中一个班级(对照组)仍然实行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在另一个班级(实验组)进行了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

1. 听力测试成绩。为检验这一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对两个组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成绩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前测数据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2012年9月参加的入校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听力成绩满分20分。经过统计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前测听力成绩平均分略低于对照组学生,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的听力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 =0.52>0.05)。前测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听力成绩无显著差异,因而符合实验条件(见表1)。

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后,笔者利用Excel对学生的听力成绩进行了统计(见表2)。前测中,对照组学生的听力成绩为9.56分,高于实验组学生的9.22分。而经过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后测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听力前测成绩

听力成绩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这说明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听力成绩中测和后测

2. 口语测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口语成绩,笔者也进行了测试。两组口语测试的结果用统计软件 SPSS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数据分析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入学初的口语测试均值相差0.31,但差异显著性检验值Sig=0.363>0.05,因此不具有统计意义。但第二学期末,实验组的口语测试平均分高出控制组0.58,且Sig=0.003<0.05,说明经过两个学期不同方法的教学,实验组的口语成绩高于对照组。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口语成绩对比

三、结语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能够把语言习得中的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受输出驱动,学生在进行输入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因而学习积极性更高;而有了输入的帮助,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时语言会更加地道,有利于其语言体系的拓展和新知识的内化。这种输出与输入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即完成真实的交际活动。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选择输入材料,更加重视学生输出任务的完成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2008(2):2-8.

[3]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Gass S & Madden C (eds).Inpu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5:235-253.

[4]王雯秋.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5):58-62.

(责任编辑文双全)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