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93—01
当前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其把握信息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1. 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教师应充分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配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2. 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也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对此,教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图书给学生。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看配图的小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可以推荐他们读《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
1. 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料,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再根据情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写成科学小论文,以培养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2. 精读法。指导学生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作品,指导学生精读细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 摘录批注法。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出评语的能力。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和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能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刊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要积极把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引向深入。在学校里,经常举行一些阅读交流会,展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并给予表彰、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教师应该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和家庭的阅读机制,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这样,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才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的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