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龙
一、高中地理课堂信息化
1.教学难点的帮助突破
传统式的高中地理学一般都会在重点与难点教学上下很大功夫,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又极为有限,因为一些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即使教师已经多次讲解,但是学生依然无法真正获得深刻的感知,容易出现学习疲劳感。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地理课堂突出重点的有效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拥有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等优势,如果加以恰当应用,必然会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有趣的良好效果,彻底解决教师不易讲清、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重点突出、难点化解的目标。
2.教学质量的反思提高
传统式的备课多数都是每位教师处理自己的教学内容,独自完成而缺少交流,集体备课机会不多。因为地理教师能力差异性很大,面对同一项教学任务时,不同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距。随着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增加,各学科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高中均已经为地理教师配备了专门的计算机房,这就给教师的集体备课创造了机会。同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共同编写教案,寻找到同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相关联的优质素材,由擅长课件制作的教师统一制作,其他教师共同参与以形成质量水平一流的课件。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加入信息技术因素,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此外还能起到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改良教学效果的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信息技术的优质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及时更新观念,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更为丰富、生动和时代化的特点。
二、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
1.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考虑与分析问题,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去思考与论证。比如在“黄河”章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曾经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比如,说黄河为什么在下游多次改道?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等等,逐次深入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倾听,积极合作交流
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学习倾听,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需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但是弘扬个性并非就忽视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一个综合性的地理实践活动就不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
三、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地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应该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感性理解。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学以致用,拓展学生视野,满足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要求。
2.增设合作探究环节,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公平地面向每一个学生,然而我国课堂时间有限,班级容量较大,在开展合作探究环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单纯追求教学形式,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探究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合作探究环节时,教师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座位或者兴趣爱好形成讨论小组,由组员确定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具有层次性,既有适用于普通学生的中等题,又有适用于学优生的难题;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应该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小组讨论,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方向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3.适当运用各种教学设备
地理课程中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许多地理事件的原理很复杂,只靠传统的板书难以让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演示地理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地图的应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语言,能够鲜明直观地展现出大量地理信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脉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资料转化为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图形资料来配合教学活动。
4.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地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看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发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尽量采取鼓励的策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由学生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与其进行交流、讨论、改正,让学生思考起来,真正地理解各种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