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想象”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作用

2016-01-08 02:40张敏黄小春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茉莉花欣赏课想象力

张敏 黄小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9-01

1.现状分析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展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乐感,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但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确有相当的困难。

首先,音乐不同于文学和绘画。文学的表达材料是语言文字,绘画的表达材料是色彩与线条。通过它们,欣赏者能够准确地认识到作者要表现的内容。而在音乐课中,作曲家用以创作的材料——乐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只是间接的。识别它们,体会其中的含义要困难得多。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

除此之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只有二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产生美感。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儿童,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很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如果不设法解决以上两大难题,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不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更谈不上得到美的享受了。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和物象不丰富,小学生音乐视野狭窄、审美经验有限,不能正确地将某种音乐音响与适当的图景、物象联系起来。这又是制约小学生发挥想象的两道难关,也是我们音乐老师上好欣赏课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

还有音乐欣赏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许多学校也办不到。

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其抽象逻辑思维也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美感共鸣,也能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懆的目的。

2.借助想象力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根据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诱发美感、创造意境的有效途径,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环节。

音乐不能给人视觉提供直接的图景形象。音乐的所谓形象、图景、人物,要通过欣赏者想象和生活联想在"闻乐而思"的过程中获得,即通过听觉信号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图景和物象再次浮现在眼前,使欣赏者好似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而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体现在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的优美上。如:在教学《玩具进行曲》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丽的玩具乐园,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有可爱的小狗,有淘气的小猫,有玩具熊,还有布娃娃等等,当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觉像是到了一个玩具童话世界,个个欢呼雀跃,都嚷着、吵着、争着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这欢快活泼、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在感受音乐教室的装饰美的同时,去体验音乐艺术的形式美。这样既创造了想象的意境,诱发了音乐的美感,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3.启动学生想象力的几种方法

3.1 兴趣是启动想象力的钥匙。当学生对某一首歌(乐)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产生欣赏的欲望,欣赏过程中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力。因此,每节欣赏课一开始,都应设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产生兴趣。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以下几种歌(乐)曲,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比较熟悉的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经常接触,反复聆听的曲目;乐曲蕴含着故事情节。于是,上课前我仔细分析教材并找出其特点,例如:欣赏彝族舞曲《快乐的啰嗦》,我先出示绘有彝族服装的图片,讲解彝族的概况和风俗,然后示范跳一段彝族舞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介绍曲作者聂耳的生平,以及此曲定为国歌的经过;欣赏器乐曲《二泉映月》,先讲阿炳是一位盲人,然后介绍他坎坷的一生和刚正不阿的品德;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小曲好唱口难开》时,从介绍"碟子曲"这种民间曲艺形式入手,让学生带碟子和筷子,边敲边听边唱,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感到这些歌(乐)曲格外熟悉和亲切。

当然想象力不是凭空生发的,对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说,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如果说上好音乐欣赏课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那么第二个重要步骤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想象力的"生发点"。

3.2 提供想象力的"生发点"。必须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提供"生发点"的办法多种多样,我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3.2.1 捕捉特定的音响。有些乐曲的若干片断模仿自然界各类禽鸟的鸣叫声,如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等,欣赏这类乐曲,我首先诱导学生捕捉这些音响,弄清"什么鸟"在叫。

3.2.2 理解独特的节奏。表现音乐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运用不同的节奏表示不同的情景和情绪。在音乐欣赏之前,将乐曲中独特的节奏加以讲解,使学生理解与生活节奏的对应关系,启发、帮助学生联想与想象。比如:"XX XX"像小鸟的叫声"叽叽 喳喳","X X"像青蛙的叫声"呱 呱","X-"像小猫的叫声"喵-"等等。

3.2.3 讲解音色的特性。结合乐曲向学生介绍人声分类和某些乐器音色的特性,如描绘波光水影时常用弹拔乐器琶音;描绘将士出征时常用吹管乐器合奏等。

3.2.4 选择适合的诗画。人们常用"如诗如画"来形容一首优美、富有意境的乐曲。听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这就是音乐欣赏的佳境。可是,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的雏形期,加上有些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时代氛围他们从未接触过,要他们想象出生动的画面有困难,因此,要给他们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出示色彩鲜明的绘画,配以意境相同的诗歌是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3.2.5 借助典型的实物。欣赏教材中有一首歌曲《茉莉花》,可是有些学生尚不知道茉莉花为何物。这了上好这堂课,我有意将课移到茉莉花盛开的季节来上,让学生观赏茉莉花后,并向学生介绍茉莉花的用途:茉莉的花极香,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最后再介绍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这样再让学生欣赏歌曲《茉莉花》,效果就不一样了。

由此可见,“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忽视!

猜你喜欢
茉莉花欣赏课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打开新的想象力
茉莉花
茉莉花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