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灵+谢莹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112例进行分析,了解我院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接受调脂治疗且≥60岁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共112例,分为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各组均接受现行调脂治疗(同种药物,同一剂量)≥2月,以LDL水平是否达标用于评价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结果:112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达标率及分组达标率与普查结果相比均较低,其中极高危组、高危组达标率及总达标率与普查结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我院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较低,且危险分层越高,达标率越低,提示临床上可在安全范围内强化血脂控制。
【关键词】老年;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血脂控制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控制率却仍然较低。2000年全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多中心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达标者仅为26.5%,其中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患者达标率仅为17%。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调查,按照《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的标准,LDL的达标率为34%,而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LDL的达标率为50%,但对于高危、极高危患者,其达标率仍较低。为此,我国致力于血脂防治的相关个人和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具体效果如何,以及如何指导临床用药,是我们目前关心的问题。现对我院老年血脂异常患者112例的血脂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三峡医专附属医院门诊行调脂治疗的患者共11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现行调脂治疗(同种药物,同一剂量)持续时间>2个月;③现行治疗前(1个月内)曾做过至少一次血脂分析,其结果符合我国2007年《指南》中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TC≥5.18mmol/L或(和)LDL≥3.37mmol/L或(和)TG≥1.7mmol/L或(和)HDL<1.04mmol/L。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②急性感染;③近1个月内饮食有明显改变。
1.2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女性绝经等)以及血脂六项结果。根据2007年《指南》中制定的危险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组,以LDL水平是否达标来评价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低危<4.14mmol/L:中危<3.3 7mmol/L;高危<2.59mmol/L;极高危<2.07mmolf。
1.3观察指标
达标率=所研究的患者达到目标值的人数/所研究的患者总数Xl00%。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112例,其中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70.9±3.69岁。其中低危患者10例(8.93%)、中危患者8例(7.14%)、高危患者46例(41.07%)、极高危患者48例(42.86%)。
2.2达标率
本次调查的患者总达标率为45.54%。随着危险分层的增高,达标率下降,极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达标率分别为35.42%、41.30%、75.00%和90.00%。其中,极高危组、高危组及总达标率与2007年我国的普查结果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脂异常(尤其是LDL的升高)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积极的降脂治疗势在必行。本次研究单独以LDL水平达标作为判断标准,与第2次全国血脂控制情况调查相比较,总达标率(41.96%)、极高危组(27.08%)、高危组(41.30%)均低于普查结果(50%、38%、49%),可能与选择入组人群有关,亦与研究样本量较少相关。此次调查均为≥60岁老年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危险分层中大多为极高危和高危患者,对LDL要求更趋于严格,因此可能影响血脂达标率。
本次调查系对我院血脂异常老人血脂控制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由结果可看出:我院老年人血脂控制情况与目标值尚有一定距离,提示临床用药可在安全用药范围内加大血脂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