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入手,让蓝印花布在课堂落地开花

2016-01-07 19:30王言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印花布吉祥纹样

王言芳

蓝印花布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蓝印花布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上的尝试表现蓝印花布的艺术效果,而是通过创设、拓宽、还原文化情境,架设起学生与蓝印花布的情感桥梁,唤醒、激活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从“旁观”向“体验”和“深入”阶段转换,从而提升蓝印花布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文化情境,丰富体验,唤醒学生

蓝印花布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如果采用“灌输的方式”,势必达不到“热爱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努力发扬光大”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创设文化情境,丰富学生体验,唤醒学生,架设起学生与蓝印花布的情感桥梁必不可少。创设文化情境就是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依托环境、条件、道具,开展学习。

(一)借助环境,营造蓝印花布文化情境

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实物资源布置环境,在教学中把蓝印花布真实直观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触觉,让学生在品味玩赏中体验蓝印花布的真、善、美,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创造和表现的兴趣。崇福是蓝印花布之乡,在群众手中还留有一些有些年代的蓝印花布,我们发动学生及家长寻找民间的蓝印花布充实我们的教室。将收集大量的有关蓝印花布的实物、图片、资料等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将蓝印花布的染坊(缩小简装版)搬进校园,成立“蓝印轩染坊”。学生可以亲手触摸到棉布的质感,可以低头闻到蓝印花布独有的蓝草的味道,可以亲眼看到蓝印花布制作所用到的纸板、染浆、染缸,可以环抱蓝印花布玩具欢声笑语。此情此景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表现活跃。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蓝印花布文化情境

创设文化情境,离不开多媒体的强大支持。为让学生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我们走进蓝印花布厂拍摄制作全过程,课堂上创设了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蓝印花布厂这个情境,通过视频,了解蓝印花布的每一道制作工序。再结合实物漏板等道具让学生加深对蓝印花布工艺特色的认识。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的确,浓厚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蓝印花布的距离,唤醒了学生的体验,让他(她)们对蓝印花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拓展文化情境,丰富感知,激活学生

在教学中,蓝印花布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积累印象,为创作做好铺垫。在设计蓝印花布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拓展文化情境,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蓝印花布欣赏中主动构建积极探究。

(一)整合欣赏内容,扩大欣赏空间

蓝印花布有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风格朴实清新,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传统蓝印花布纹样来自民间,多为写实,既生动活泼又独具匠心,而且多为吉祥纹样。如:“龙凤吉祥”“长命富贵”“麒麟送子”等等,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厚积淀。

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蓝印花布纹样具有吉祥含义,拓展欣赏内容,选择蓝印花布吉祥纹样艺术形式的各种表现手法的代表作,让学生欣赏。如利用谐音表达吉祥的有“喜上眉梢”、“连年有余”;利用象征表达吉祥的有“梅间三多”(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松鹤同寿”;利用寓意表达吉祥的有“龙凤呈祥”,龙、凤两者结合寓意太平盛世,一般民俗中把结婚之喜比作“龙凤呈祥”,表达人们吉祥的希望和祝福,蓝印花布纹样涉及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文字等等,几乎涵盖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所有内容。

(二)优化欣赏过程,激活欣赏主体

有代表性的欣赏内容,教师有意创设引导学生“破译吉祥密码”这个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连年有余”,明白利用汉字的谐音表达吉祥,“鱼”和“余”同音,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丰衣足食,期盼丰收的美好心愿。“蓝印花布中还有哪些纹样?各有什么吉祥的含义?”请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蓝印花布,说说你收集的纹样的吉祥含义吗?分小组交流,一起完成破译吉祥密码之旅,通过小组合作破译所有图片上蓝印花布的纹样密码,再按教师提供的“锦囊要求”给密码归类。最后进行全班小结,比比哪组成绩最好。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欣赏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来,发展其感知、探究能力,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鉴赏与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较好的呈现出欣赏知识链的层层递进:感受信息——耦合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结论——结构提升——外化应用。

(三)内化欣赏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在学生深入欣赏之后,需要内化信息,构建自己关于蓝印花布纹样吉祥含义的知识体系,这一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符;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构建自己的“经验现实”。

学生对蓝印花布的极大关注,引起了认知兴趣,引发了与原有知识、经验体系的冲突。通过主动欣赏,学生对欣赏内容进行选择,根据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性化的创作活动。在这个欣赏教学教学环节中,学生对蓝印花布纹样吉祥含义的表现手法,通过情景化的学习,建构了非常具有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三、还原文化情境,夯实双基,激发创新

蓝印花布教学中强调文化,但不空谈文化,在蓝印花布作品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和形象体现的,它是和美术知识、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强调美术学习的实质是文化学习之时,要特别注意对蓝印花布艺术语言的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化。

(一)追根溯源,提炼语言

蓝印花布近看如“珠落玉盘”,远看恰似“花雨满地”,星星点点、密密层层。蓝印花布的纹样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点构成,点的错落有致的排列,形成了蓝印花布独特的造型手法,造就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而要让学生理解蓝印花布为什么是这样的艺术特点时,教师用镂空花版印刷,让学生体悟。然后追根溯源,还原文化情境,让学生明白蓝印花布是在镂空花版印染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受镂空花版镂刻工艺的制约,因而形成了互不相连的点排列成线组织面构成花纹的特点,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用点造型的艺术特点也不断成熟,形成了蓝印花布独特的装饰风格。

当学生了解了蓝印花布用互不相连的点组织纹样造型的艺术特色之后,进一步启发引导使他们发现蓝印花布点的形状万千,圆的、尖的、方的,它本身是微不足道没有含义。就像汉字的笔划,只有组成汉字才能表达某种含义。蓝印花布的点按照一定的造型规律组合起来,就可以变成有意义的纹样,这样显现出点的价值。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点以及他们所组成的纹样在花布中的整体布局,是点与线与面的对比和调和的关系,是点和纹样与整体图案结构之间关系。

(二)创新形式,玩出精彩

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要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完成制作不太现实。如果说玩具是儿童的单词,游戏和玩就是他的语言。结合学生的这个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保持蓝印花布色彩特点,将作业形式迁移,采用蜡笔水粉画蓝印花布、版画蓝印花布、剪纸蓝印花布,多措并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玩出”蓝印花布。蜡笔水粉油水分离法(蜡笔水粉画蓝印花布)简单常用的、趣味性强;版画印制,最能彰显蓝印花布蓝底白花的艺术韵味,特别是我们新开发的烫版印花,用点燃的香(或蚊香)在裸露的KT版上烫出纹样,然后拓印,新颖好玩,深受学生喜爱;漏板印刷,先刻底板,再印制它的制作工艺最接近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

(三)独辟蹊径,超越时尚

传统手工蓝印花布是以平面吉祥图案为主,我们用传统语言,抒发童心,创造表现学生认为时尚的元素。特色是体现儿童蓝印花布的韵味,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最具生命力,它超越时尚,更具魅力,因为熟悉产生共鸣,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捕捉生活。对于小学生,学校与家庭是生活的主场。不管是校园生活中喜怒哀乐,还是校外亲朋好友间的情感交流,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稍加点播就可以促发创作的火花,如《我们的运动会》、《上学去》等。此外,所有的形象思维都伴随着鲜明而强烈的情感活动,因此,情感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元素之一。真挚动人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所在,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熟悉的食物,从中挖掘情感,然后蓝印花布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立足本土。我们生活的家乡无疑也是创作的源头,通过走访当地的文化历史、名人、古迹、特色建筑,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从中找出大量适合创作的主题如《家乡的桥》、《水乡古镇》等等。锄园是我校学生的实践基地,每个季节这里几乎都有收获,春天收油菜、夏天摘葡萄、秋天打板栗、冬天割包心菜。孩子们参与了劳动,收获了成果与喜悦,积累很多的创作素材,于是我们的创作模块《锄园丰收了》应运而生。

当然强调对蓝印花布中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以往教学的简单回归,而是向更高层面的升华,为了让学生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就必须让他们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文化,让学生看到美术知识和技能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的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美术课标》上所说的:美术学习的实质是文化学习。

(桐乡市崇德小学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印花布吉祥纹样
黄梅君作品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