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要当好班主任,不是取决于教师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能注意注重工作细节,比如——
一、准确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这对于新接班的班主任非常重要。
马斯洛曾说:“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即使最顽皮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与赞扬。”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能够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他们的名字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当你能准确喊出学生的姓名时,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获得了尊重,觉得你并不陌生,对你产生相应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也就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诲。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在她91岁高龄时,还能准确叫出自己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字,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神志不清的时候,还能准确叫出每一个前来探望的学生的名字。斯霞老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因此接到一个新班后,班主任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熟悉新班级的人数、人员构成。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姓名与学生本人对上号,这是教师责任心的表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及时、准确地记住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二、多与家长进行有细节的沟通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教师都抱有这样一种心态,只要学生不出现大的违法乱纪问题,也就不会去联系家长。只有在学生违纪后,才会通知家长到校共同商讨相关的教育和问题处理方法。这时候家长多半都接受不了孩子“变坏”的事实,内心也难免会对老师产生怨恨,一些素质不高的家长甚至还会对老师恶言相向。其结果是学生家长与教师互相抱怨,陷入关系危机,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不良局面的出现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养成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习惯,而且这种沟通要具体,要有细节。在平时工作中,我与家长沟通的大致做法为:一是“日表现回馈制”。我在每天放学前,都会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等)一一进行疏理,然后详细记录在班级学生“日常表现回馈单”中,放学后由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可以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一日表现;二是开通“家校快车”。每次接手新班我都会将自己的电子邮箱、电话以及QQ号及时告知家长,随时欢迎家长们对自己的工作提出建议,并将每周五晚上7:30~9:00设定为家校“沟通时”,与家长互通消息,共同商讨班级的育人之策。这样,在商讨中就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教育。
三、合理地控制情绪。理智做事
常常听到名师们给大家提出:要合理控制情绪,不能带着对学生不满的情绪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中所做的决策就难免有失公允,甚至还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此时的教育自然是不会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在更多的时候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变得紧张对立,班级也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优秀班主任都非常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不可原谅的错误,都不会大发雷霆、训斥甚至辱骂学生,而是先让头脑冷静下来,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也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允许他们进行必要的辩解和说明,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分析,师生共同商讨改正对策,进而形成一种师生情绪交融、情感共鸣的局面。此时学生自然就会乐意接受我们的规劝和帮助,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四、注重细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现实的教育中很多教师总是这样埋怨: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啊,抽烟、喝酒、上网吧……屡禁不止。对于这些不良行为的种种危害,自己是反复向学生讲述了、讲明了,可为什么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见有所“悔改”呢?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问题之所以“难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师自己造成的,平时对学生教育是只有“言教”而没有“身教”。平时不允许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而课间老师自己却总在办公室里当着学生的面上网聊天、沉迷于网络;不允许学生喝酒,自己却时常会带着一股酒气进入教室。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而后仿效”。教师对学生的“身教”与“言教”同等重要,如果教师只会指手画脚地去要求学生该怎样做,而不注意约束自身的言行,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小动作”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会慢慢削弱和瓦解我们的教育功效,而且还会让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不文明习惯。所以,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只有这样,我们说出的话才会为学生所认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意义和收到应有的效果。(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