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沃土 紫燕含芳露

2016-01-06 21:08焦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型读书会书香

焦倩

一百多年以来,北大附小秉承北京大学“博雅”文化特征,培养了一代代儒雅大气的北大少年。在学校的全面育人工程中,完善富有特色的阅读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实施的。

承北大文化,育书香少年

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成立后,首先与附小总校进行了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在“阅读教育”这个层面,学校与附小总校有着相得益彰的思路和理念。借课程改革之机,我们将原有的阅读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自然地融入北大附小的阅读文化,更好地彰显了区域的阅读特色。

“书香润沃土 紫燕含芳露”的阅读教育主题,寓意着西山脚下,一群乳燕在浸满书香的校园中成长,在阅读文化的滋养中吮吸书的营养。我们通过六年的系列分层阅读课程,让学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富有石景山区域特色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推动和助力下,在阅读教育中让学生滋养品性、品味生活,达到“儿时阅读,终身受益”的效果。

筑书香之韵,融学校文化

1.小学堂里的图书馆

学校的教学楼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图书馆的面积和功能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我们变换思路,将“学校里的图书馆”转变为“图书馆里的学校”,使图书在古朴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触手可及:为各班设计班级图书廊,置于楼道中;逸夫教学楼设有阅读园地;校园的方亭里、池塘边、桑树下等,都是学生自由阅读的乐园……总之,自然景观与阅读区域相辅相成,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小课堂里的读书声

“朝花夕拾”——每日阅读。每个学生保证书包里每天装一本课外读物,晨读时间(7:30-8:00)学生在班中进行自主阅读,暮诵时间(16:20-16:30)老师组织反馈一天的阅读感受。

“日积月累”——每月一课。在“师生共读一本书”项目的推动下,每月每班师生同读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利用阅读课与学生进行读前导读或班级读书会的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元地汲取书中的营养。

“书香一季”——阅读实践。每个季度,各年级根据本年级课内、外的阅读主题,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期间,教师还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阅读内容或主题中提炼实践元素,带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触摸书的气息。

“阅读盛宴”——读书节日。结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每年在四月份举办“阅读节”活动。在此期间,各班根据当年的阅读主题设定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读书节中感受阅读给成长带来的乐趣。

3.小读者牵手大作家

每学期我们都会结合各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点和语文教材的文本主题等,开展“作家走进校园,点亮书香童年”系列活动。此活动已开展近6年,梅子涵、曹文轩、杨红樱、金波等10余位内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台湾绘本大师方素珍纷纷走进校园,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和写作主题进行讲座与互动交流。此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很多学生因喜欢一位作家而爱上了阅读。

2015年初,8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携新作《点亮小橘灯》走进北大附小,亲自为孩子们进行这本书的导读。同时,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也正在开展《点亮小橘灯》年级阅读活动。2015年11月,金波爷爷又走进校园,聆听了孩子们的班级读书会。课堂上,学生们用生动丰富的形式表达了阅读的感受。一个小女孩拿出一盏亲手制作的小橘灯送给了金波爷爷,并说这盏灯是依据冰心奶奶的《小橘灯》中的描述做成的。那一刻,大家都被这大作家与小读者的温馨画面温暖了。

重科研引领,拓阅读格局

在小学阶段学生该读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等,是我们亟需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同时,要使研究更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还需要依据科研思路,利用科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1.专家引领,在研修中提升对阅读的理解

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还是教师的阅读,阅读内容的选择及阅读策略的运用都需要专业的指导,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功效。因此,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首先,为教师提供各级各类相关培训。例如,指导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提升班级的阅读效果。其次,把指导专家请进校园: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市区专家来学校听课,使教师在实践和点评引领中提升。此外,举办教学经验成果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撰写阅读指导的经验总结,并提供专家指导论文及研修报告撰写的机会。

2.课题导向,在科研思路中深化对阅读的理解

在阅读课程的实施中跟进教科研是学校的重点项目。例如,结合石景山区的阅读活动主题和研究方向,学校将研究方向定为“基于主题的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各年级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阅读内容,开展子课题研究。

一年级的主题是从绘本作品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并延伸至亲子阅读;读物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课型是导读课+亲子阅读。二年级主题是在校园文学中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读物是《淘气包马小跳;课型是班级读书会。三年级主题是在故事中品味“爱”,使文学作品与生活产生共鸣;读物是《夏洛的网》;课型是阅读实践课。四年级主题是从儿童的视角,试探触摸“死亡”的话题,并正确认识死亡;读物是《棕色侠》;课型是导读课。五年级主题是从不同文体的作品中提炼同一主题,感悟书中传递的价值观;读物是《点亮小橘灯》;课型是阅读感悟式班级读书会。六年级主题是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文学作品探讨“爱”的话题;读物是《本爱安娜》;课型是问题讨论式班级读书会。

3.聚焦课堂,打破阅读教学的边界

阅读教学只有在以孩子的心去思考问题、品读文本的时候才会走向阅读教育。教师应思考将课堂的格局扩大,打破教学时间、空间及内容的边界,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学情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

学校鼓励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打破单课书的学习内容边界,尝试单元教学、对比阅读教学、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等;打破学习时空的边界,将阅读时间延展到课前及课后;打破学习效果呈现的单一性,采取多元化的阅读反馈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知识训练或主题表达的作业形式,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阅读作业;开展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的碰撞中感同身受。

施激励评价,获读书之乐

1.综合评价

为了量化学生阅读的质量,综合检测个体、集体及整体的阅读效果,学校在综合评价层面设计了“书香五色土”班级阅读评价板。

首先,各年级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及中外儿童文学经典推荐书目,每学年向学生推荐50本必读书目和50本选读书目,将这100本图书书名列在评价板上。然后,将本班所有学生姓名都列出来,男生女生分开列(目的是从性别角度分析学生的阅读偏好),制成名册。最后,让书目与学生名册形成横纵坐标图。

评价板以学生自主评价书目为主,教师做综合分析。首先,学生对已阅图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为五类——红色:这本书让我感动;绿色:书中有我喜欢的人物;黄色:我从书中领悟了很多道理;紫色:这本书很有趣;蓝色:书中的语言很吸引我;青色:我喜欢这本书的设计风格。评价时,学生根据主要阅读感受将相应颜色的“紫燕贴纸”贴在阅读评价板上。随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数量及阅读喜好进行监测。量的变化可反映本班的阅读效果,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甄选和分析。

2.班级借阅评价及对学生的评价

采取“阅读卡”借阅制度。此卡在班级内部流通,除记录借阅管理信息外,学生每看一本书后都要在本书的阅读卡上简单写下推荐阅读的理由,为下一位读者提供阅读信息。这种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具体分析每本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反馈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建立“阅读成长档案”,便于质性分析;建立“阅读地图”,便于量化分析。

总之,在阅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播撒的种子越多样,就越能激发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思考,我们收获的阅读反馈也就越多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型读书会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