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汽车维修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01-06 22:22王红梅李昕光马振江
经济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王红梅 李昕光 马振江

摘 要:根据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的特点,针对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从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施案例穿插法教学、完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强调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了提升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水平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汽车维修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46;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38-02

一、引言

《汽车维修工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课程以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技术为基础,涉及可靠性理论、汽车零件失效理论,汽车维护与修理工艺,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等主要内容。学习维修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未来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从而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的改变。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讲授汽车维修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势必会造成课程与实际和实践互相脱节,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到课堂上的案例穿插教学,再到课堂外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才能从本质上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和远程化,将课程信息进行网络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该平台除了包括课程必备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辅助用PPT、课后习题与答案之外,重点拓展了维修案例资源库。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以及汽车技术、汽车结构日新月异进步与更新,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不能面面俱到分析讲解更多的实际案例,而网络资源平台中的维修案例资源库,汇集了当前常见车型有代表性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无论是课前的导入预习,还是课后有针对性地理解复习,学生都能够很方便对案例库里的案例进行阅读、讨论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实践偏弱的弊端起到了间接的补缺作用,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未来在汽车后市场维修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案例穿插法教学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由于教学资源和设备规模的局限,不能把课堂更多适时地移到实训中心或者维修现场,具有显著实践特点的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辅资料上每章都会设置一些经典的案例,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经历并参与过很多发动机或汽车底盘的维修案例,课堂上教师把这些经典和经历以案例的形式恰当地呈现给学生,穿插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抛砖引玉、增加广度、引发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积极参与讨论,有助于对每一章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案例穿插法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汽车目前已经是大众化了的交通工具,对于其发生故障后的维修问题,学生们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探求兴趣。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实用的地方,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穿插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见解,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以及相互激励,使得枯燥乏味的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二)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中会重点要求学生牢记理论知识点,缺乏知识灵活运用方面的引导。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悖于汽车领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宗旨。在分析每个具体维修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四、完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

鉴于《汽车维修工程》的实践性特点,课程增加了教学实践的内容,使得基本的汽车维修检测等环节都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体现。该课程涉及到的发动机重要零件如气缸体和曲轴,针对其磨损和变形的检测均设置了相关实验,实验设备配套完善,实验手段灵活多样,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巩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有去实习基地(通常为汽车4S店)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安排,实习期间学生被分配在不同的车间和工组,亲身参与进店车辆的维修保养过程,加深了对故障判断、维修过程和维修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通过对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发现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实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不足。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制造工艺、材料选用都得到了长足改进与提升,使得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有故障和失效,换件式维修也占主导。这样,传统汽车维修业中一些加工式维修与测量已不常见,凭借一个在手的故障诊断仪,凭借同类车型的维修经验,工人师傅据此即可判断一些常见故障,而与实习学生的交流和探讨明显偏少,学生参与实习的深度也明显不够。此外,本科学生基于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定位和预期,多数人觉得自己将来不可能从事具体的维修工作,所以并不太重视和实际接触的机会。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实习教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非常必要。该体系措施应包含针对实习的安排、环节、运行等的明确要求,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结果考核。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问题的质量控制模式,该模式的中心思路是围绕“设问——回答”展开,其中“设问”是抛给学生的问题,“回答”是针对问题在实习后的作答,用以检测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设问”

根据实习的任务安排,进行问题设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整个实习过程。比如,在4S店经常看到车辆进行四轮定位,学生大多站在旁边机械地看着工人师傅操作电脑和调整仪器,很少有对四轮定位的原理思考过。这时就可以设问:四轮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工人师傅在车辆底盘上调整的是什么部位?改变的是什么参数?等等类似问题。这样设问之后,学生参与的目的性更强,减少了走马观花式的闲逛,多了对更多问题的主动探究。对于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高的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二)“回答”

实习时间通常是两周,每天根据实习任务都会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对问题的回答依次写下来,最后实习结束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全面,以一定的权重分配到实习结果考核的评定中。为了弄懂诸多问题,学生对实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磨时间偷懒现象明显改善,以往困扰教师监控实习过程的问题迎刃而解。为避免少数学生因惰性而抄袭,可以适当组织检验实习效果的讨论,抽查学生口述对问题的回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促进。

五、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文针对《汽车维修工程》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案例穿插教学、完善实习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为具有同类特点的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军.构建汽车维修工程精品课程的有益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

[2] 樊海林.实训项目整合综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3] 胡淳,李国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

(第一作者简介:王红梅,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故障机理研究与汽车维修技术。)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