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贞兰,黄锦文,李小英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loose knot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dredging collaterals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ack myofascitis
Pang Zhenlan,Huang Jinwen,Li Xiaoying
(Yul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537000 China)
松筋解结手法配合智能通络理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庞贞兰,黄锦文,李小英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loose knot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dredging collaterals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ack myofascitis
Pang Zhenlan,Huang Jinwen,Li Xiaoying
(Yul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537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松筋解结手法配合智能通络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腰背肌筋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松筋解结手法配合智能通络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加智能通络理疗法,两组病人均行康复护理,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松筋解结手法配合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病人效果优于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加智能通络理疗法。
关键词:腰背肌筋膜炎;松筋解结;智能通络理疗;护理
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久而久之,可导致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形成炎性粘连的一种病理过程[1]。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7月采用松筋解结手法配合智能通络理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推拿科2013年1月—2014年7月共收治腰背肌筋膜炎病人170例,男95例,女75例; 年龄20岁~56岁; 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7年。
3.3开展急救知识网络化教学是必然趋势近几年多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亟待提高[6]。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从主观上迫切需要得到急救知识的培训。很多学者呼吁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课程,然而仅靠少数的社会团体及医学院校的教师开展培训,其力度和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基于QQ网络平台开展急救知识共享课,采取“集中面授加网络授课”的模式能达到资源投入少,产出多的效果。本教学模式的实施由1名教师在不影响其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如果错开集中面授时间,持续开展,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得到急救知识培训的机会。通过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使大学生不但成为事发现场的施救者,也成为急救知识的宣传者,在全社会中形成急救知识的宣教网络,使更多的公众成为第一目击者,提高公众对突发事故的急救能力。
3.4教学展望本调查显示:82.1%的大学生提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须进一步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85.3%的大学生期望再增加一些教学视频,90.3%的大学生期望能继续得到急救技能练习的机会,不少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希望能学到更多旅游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其处理的知识。为满足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医学院校可考虑建立课程网站,提供网络授课的全程教学视频,对国际教育园学生开放急救实训场所,同时还可根据专业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急救知识的培训或讲座。在普通高校推广急救员考试制度,对参加急救教育培训学习成绩良好者颁发初级救生员证[7]。
参考文献:
[1]桂莉,曾友蒸,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332.
[2]滕建华.现场救护知识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5):48-49.
[3]卢艳萍,黄集慈,石茜.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3):138-141.
[4]王小丽,费素定,黄金银,等.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救护技术》必修课程的设置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1A):3567-3568.
[5]石越,孔庆滨,陈铁梅,等.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及应急能力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7(28):975-976.
[6]杨巧红,颜君,肖丹.大学生急救知识现况调查及干预[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2):16-17.
[7]黄友华,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推广普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8(5):173-174.
(本文编辑孙玉梅)
1.1.1诊断标准入选病人均为我院推拿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病人,其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外伤病史;自发性的腰背部局部疼痛或局部伴有弥漫性疼痛;受寒或劳累后疼痛症状加重;局部可触及筋结或条索状物;腰部活动功能受限;数字化X线摄影(DR)或CT检查排除颈胸腰段骨质异常以及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疾病。
1.1.2纳入标准所选病例符合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0岁~56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
1.1.3排除标准腰椎的结核、肿瘤、风湿和类风湿及腰椎感染者;严重骨质疏松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者;妇女妊娠期。
1.1.4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纳入标准而未按规定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2方法
1.2.1分组及治疗将1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治疗组采用松筋解结手法配合智能通络理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加智能通络理疗,即布洛芬0.2 g,口服,每天2次,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停药5 d。两组病人均行康复护理,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2.1.1松筋解结手法①揉筋法:用掌根揉按腰背部;②松筋法:用肘关节或拇指弹拨脊柱两侧竖脊肌;③解结法:寻找敏感压痛点处筋结,用拇指指腹按压弹拨松解筋结;④整脊法:分胸椎和腰椎整复手法;⑤理筋法:用掌根在两侧脊旁由上而下推按。上述手法每次共实施20 min~30 min,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5 d。
1.2.1.2智能通络理疗用智能通络治疗仪,病人取舒适俯卧位,选择腰背部敏感痛点或根据中医腰痛病处方选穴,选择适当极板固定,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5 d。
1.2.2护理
1.2.2.1一般护理保持诊疗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嘱病人平时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寒。卧床休息时选用硬板床,夏天不睡凉席,使用风扇和空调时风口不正对腰背部,不用冷水洗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及弯腰负重等工作,久坐或伏案超过1 h要起立活动休息,平时注意适当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以增加腰背肌的耐力和促进腰背功能的恢复;如有腰背部不慎受伤要及时治疗,以免留下后患。烟酒能使局部疼痛性程度高,因此,应嘱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戒烟戒酒[3]。指导病人采取端正的坐姿和正确的站姿,不跷二郎腿,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减少腰背肌过度牵拉而致腰背肌劳损;勿穿高跟鞋[4]。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安排舒适而便于操作的体位。
1.2.2.2饮食调护遵医嘱给予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酸辣肥甘厚味之品。
1.2.2.3松筋解结手法的护理在推拿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穿柔软、宽松衣服,按医生要求体位自然放松,在推拿过程中有不适反应随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1.2.2.4智能通络理疗的护理按医嘱固定治疗电极于相应的治疗位置;在进行智能通络理疗中注意询问病人有无不适,随时关注病人对理疗的反应,若病人出现疼痛加重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理疗,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1.2.2.5功能锻炼①五点支撑法[5]: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每天1次或2次,每次3 min~5 min。②三点支撑法: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每天1次,锻炼时间以自己能忍受为度。③飞燕点水法:病人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只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每天3次,每次5 min。
1.2.3疗效标准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分~3分)、中度疼痛(4分~6分)、重度疼痛(7分~10分),分别于入院前、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结束时评价1次。总疗效采用4级评价。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局部筋结或条索状物基本消失;显效: 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筋结或条索状物明显缩小;有效: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功能较前好转,筋结或条索状物无明显变化;无效: 腰背部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2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收稿日期:(2014-08-19;修回日期:2015-07-13)
作者简介庞贞兰,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院;黄锦文、李小英单位: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院。
基金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玉市科攻142105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5.02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9A-3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