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碧艳,夏园音
Effect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of first aid simulatio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operation examination
Yu Biyan,Xia Yuanyin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r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ghai 200127 China)
模拟急救在小儿急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余碧艳,夏园音
Effect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of first aid simulatio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operation examination
Yu Biyan,Xia Yuanyin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r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ghai 200127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模拟急救法在小儿急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实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培训后操作考核各项成绩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模拟急救法应用于小儿急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中,能够考核护士的操作能力、急救能力、团队协作水平、沟通能力等综合急救护理水平。
关键词:模拟急救法;儿科;操作考核;效果评价
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是临床护士的常规考核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考察专科护士的操作技能水平。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临床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临床护理操作考核存在形式单一、偏向教条化、过于形式主义等弊端,已不能满足现今急救护理的临床考核能力要求[1]。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考核方法来打破沉闷的局面,因此,模拟急救法因其考核形式的新颖性、考核过程的灵活性及专科性强、考察面广等特点脱颖而出。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模拟急救法被应用于培训和考核护士,以提高他们的急救水平、应急能力、医护配合水平等[2-4]。我科自2003年2月起,参照美国威斯康星儿童医院的经验,并结合本国本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急救绿色通道,开展每季度1次的医护配合的模拟急救演练,至今已举行了40余次。参照以上经验及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模拟急救培训模式,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科又将模拟急救法运用于护理操作考核中,通过模拟儿科危重症病例的急救过程,考核了护理人员的急救仪器操作水平、急救护理能力、团队协作水平、沟通能力等,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急诊工作的护士42人,年龄22岁~38岁(30.2岁±0.7岁),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8人,护士22人。
1.2方法
1.2.1制定培训内容参考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急诊科模拟急救的培训内容,包括:通过PPT介绍模拟急救的发展史、重要作用、团队协作的意义、每个人的分工等;通过小游戏证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美国心脏协会的儿科急诊评估、识别和稳定(pediatric emergency assessment,recognition and stabilization,PEARS)课程培训即PEARS培训护士评估识别危重患儿病情的能力和应急能力;通过录像机观看1次模拟急救过程;重点讲述护理操作考核中每个人的分工职责。
1.2.2编制考核量表由护士长和护理带教讨论后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评分表》,满分100分,分成3部分:①操作技能(权重70%)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操作考核评分表》,满分100分;②急救能力(权重20%)包括熟悉抢救物品和药品的摆放(5分)、熟悉急救流程(5分)、动作迅速利落(5分)、具有评判思维(5分);③团队协作能力(权重5%)包括职责分工明确(3分)、与小组成员配合默契(2分);④沟通能力(权重5%)指与医生、家属的有效沟通。
1.2.3考核量表的检验评分表经过10名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预测试,信度为0.63。共有6名相关学科的副高级以上专家参与审阅,专家内容效度为0.82。
1.2.4考核形式培训前后使用考核量表对护士进行评分,考核使用相同的情景病例。选用常见的急诊重症疾病(心搏呼吸骤停、心室颤动、休克、车祸伤、溺水昏迷、惊厥持续状态等),以3人为一小组,每组至少包括1名护师,进行相关疾病的模拟急救。由护士长提供病史资料、医嘱等模拟情景,整体侧重于护理的部分;由带教护士担任家长的角色,考核时护士需根据家长的不同表现进行相应的沟通。急救过程中的病例设计以考核心肺复苏术(CPR)、除颤、心肺监护3项操作为主,每位护士主要负责其中1项。结束后先由3位组员进行自评与互评,然后由护士长和护理带教进行打分和点评。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护士在实施培训前平均得分86.9分±3.6分,经过培训后得分93.4分±2.3分,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P<0.01)。培训前后操作考核各项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操作考核各项评分比较±s) 分
3讨论
3.1传统考核法的不足传统临床护理操作考核法存在形式单一等弊端,只注重单项操作,偏向教条化,护士觉得考核乏味枯燥,产生厌烦情绪[1,2]。主要评分范围包括护士的仪表、用物准备、操作过程正确与否、无菌概念、动作的熟练度等,而急救护理所必须具备的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则未被包含在内,且考核环境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容易产生机械应考的心态。
3.2模拟急救法在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的优势
3.2.1应用模拟急救法能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本研究经过模拟急救培训后,除了“熟悉物品摆放位置”外,其他各项技能都得到明显提高。说明将模拟急救法用于操作考核中是有效的,可以提高护士的操作成绩,并且切实提高临床急救能力,这与Lisa等[5,6]的研究结果相似。考核量表便于统计每项能力的分数,了解护士工作的薄弱环节,促使有的放矢地进行在职培训。
3.2.2通过模拟急救法有助于发现问题、互相学习模拟急救考核是以3人为一组的团队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急救过程以及自我及他人的双向点评,3名护士能互相发现他人及自身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有助于自我急救能力的提升。此外,考核组成员通过考核也能了解科室护士的综合急救护理能力,发现临床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整改,为相关的培训及措施提供依据。
3.2.3通过模拟急救法锻炼了护士的评估判断能力葛宝兰[7]将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应用于急诊分诊护士的培训,不仅巩固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提高护士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护士疾病评估判断能力。本研究采用的模拟急救法通过各种不同的重症病例,由考核组成员给予病例资料,通过现场的模拟急救现况给予相应的病情变化资料,护士必须通过不断的有效评估来获取下一阶段的病情资料。因此,评估判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考核可以充分体现和锻炼护士的这项能力,并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护士不能盲目机械地执行考核组人员的指令,譬如在急救过程中,模拟医嘱为:150 mL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推注。护士就可以考虑到因为推注量太大,所以需要选择加压式静脉输液装置来替代手动的推注方式。如果在考核过程中,护士只是听从指令,手动地静脉推注药液,那么在“急救能力”一栏内就要扣除相应的分数。
3.2.4锻炼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新的考核方法中加入了这2项能力的测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不同级别的护士在急救时各司其职,团队配合默契。譬如护师在整个模拟急救过程中要起到组长的作用,能迅速合理地安排组员进行急救,而不至于场面混乱,避免“3人同时为患儿做一个操作,而忽略了其他急救措施”等类似情况的发生。新的考核方法也能体现并锻炼护士在急救时与医生、家属的沟通能力,这也是提高急救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4小结
将模拟急救法应用于护士急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中,不仅能够考核护士的操作能力、急救能力、团队协作水平、沟通能力等综合急救护理水平,同时可以发现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提出依据,从而提高科室的整体急救护理能力,培养出真正适应岗位需要和发展的急诊专科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翠琴.模拟急救情景进行临床综合救护操作考核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4B):1028-1029.
[2]曾艳,赵振兴.急救技能培训及模拟急救演习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0,21(17):153-154.
[3]季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11-1212.
[4]郭建琳,郭建勋.急诊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团队配合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A):633-634.
[5]Lisa W.The use of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in ED triage training can improve nursing confidence and patient outcomes[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08,34(2):169-171.
[6]高爱萍,李璧如.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5):46-47.
[7]葛宝兰.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本文编辑李亚琴)
收稿日期:(2014-11-25;修回日期:2015-08-13)
作者简介余碧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夏园音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编号:Jyh13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5.02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9A-3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