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明 夏立新
(罗思明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315212)
(夏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 广州 510420)
2015年6月12 日至6月15 日,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协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各大出版社的代表共计70 余名参会,提交论文60 余篇。
章宜华教授在开幕辞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双语词典学研究和双语词典编纂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四大方面:(1)词典学理论的创新。他指出应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认知语法、构式语法、心理空间理论和图式等来创新词典学理论。(2)词典用户的研究。这方面研究大多局限在用户词典使用调查、需求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面。但语言学习者,特别是二语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机制、元认知和二语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词典的关系、中介语特点和偏误、母语负迁移的特点、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与词典的关系等等都有待去探索。因此,词典学研究需要从二语习得机制入手、从词典学习者用户认知视角入手来探讨词典用户的真正需求。(3)数字化和电子化的问题。目前国内正规辞书出版社很少去研发电子和网络词典。而国外大型词典都逐步网络化,而且功能比纸质版更加强大,并免费使用。因此,辞书界应深入研究和开发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4)拓展思路、转换学术理念。强调应该从语言资源的角度来看待词典学研究。语言资源不但包括词典,还包括语料库、数据库和知识库,也包括网络词典等网络语言资源。这样词典学研究视野才会更宽、用武之地更大。
大会包含主旨发言、分组讨论、集体交流、优秀论文评选四个环节。章宜华、陈国华、罗益民、夏立新、王仁强、曾东京、田兵、赵翠莲、陶原珂等在此次会议上做了主旨发言。
章宜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语料库数据化发展趋势及词典学意义”,他指出,辞书界已经普遍认同语料库对词典学的巨大价值,但传统大规模语料库由于缺乏必要的标注,使得它对词典学研究和词典编纂的贡献受到很大的制约。而现有的词库,如词网(WordNet)、框架网(FrameNet)、动词网(VerbNet)等,都是为了某一目的或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和应用而设计的,它们与词典学的相关性及其在规模、速度和信息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因而,对词典编纂的支持也受到制约。针对这种情况,西方语言学者开始直接对语料库进行深加工处理,把语料库的建设从追求量的扩充向语料数据化方向转向,即利用标注、数据挖掘技术和计算机自动运算的方法对无序的语料索引行进行梳理、统计、分类、归纳,按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呈现各种典型的词汇数据。章宜华以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为例,从语料库的标注、语料库的索引、语料的智能化检索和显示等方面探讨了语料库的数据化特征及其词典学意义。最后,章宜华指出,语料库数据化是国际语料数据化处理的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数据化语料库,可以大大提升辞书研究和编纂的效率和质量。
陈国华教授做了《〈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两条原则》的主题报告,他从informatization 入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详尽分析了“信息化”一词在中国的各种译法。在informatization 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后,“信息化”仍存在至少三种译法,即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和informationalization。同时,这三个词的谓词形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竞争态势。陈国华从词源学、构词法、词汇学的视角分析了information 及其各种变体的构造理据,解释了informatization 和informatize 出现频率不对称的原因,为中国译者翻译没有英文对应词的中文词提供了借鉴。
罗益民教授在《双语词典叙事学》的报告中提出,词典叙事在对能指、所指方面的语义表达技术处理方面,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叙事。在人类进入符号与媒体共存的兴盛且后者独占上风的时代,如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厘清、甄别其间的不同,对词典的编纂、评论、开发、使用、教学与研究,都有实际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罗益民认为,尝试从意义哲学、认知理论以及经验主义等角度考察双语词典叙事体系的性质、机制等,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推动媒体时代双语词典的行业传承和发展,最终对抢救、保存和弘扬人类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夏立新教授做了《中国英语研究与词典编纂》的主题报告,他从标准英语和英语变体的关系、词典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英语在词典编纂领域的应用。夏立新认为,处于扩展圈的中国英语尚没有被普遍接受为一种标准的英语变体。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中国英语始终处于一种单向输入的状态,即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单向大量地输入到中国,而中国向世界英语输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则很少,尤其是中国英语,或者说其输出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因此,夏立新呼吁词典学界要加大中国英语词典的研究与编纂,他建议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各类词典中增加中国英语语词的收录和解释,比如英汉词典、英汉学习词典、汉英词典、英汉新词词典、英汉专科词典等,尤其是汉英词典要带头行动起来。二,编纂专门的中国英语词典。像《澳大利亚英语词典》《加拿大英语词典》等英语变体词典一样,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呈现中国英语的使用。编纂这样一部中国英语词典是中国英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外读者的需要。
王仁强教授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及其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的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本质,并结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 版的词类标注,就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进行论述。
曾东京教授在《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研究》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的研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导,离不开历史的、完整的、全方位的学科素材资料的积累,离不开科学的、有创见的、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
田兵教授的《大型汉外双语词典设计特征研究》以《汉法大词典》(黄建华2014)为例,对比国内外此前出版的几部重要的大型汉外词典,深入探讨了我国大型汉外双语词典的宏观和微观设计特征。
在题为“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哲学思考”的主旨报告中,赵翠莲教授从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角度,探讨了翻译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相对论对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启示。在对双语词典对等性进行简要界定后,介绍了两个相关的语言哲学论题以及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两个经典模型。在此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对等性的工作定义,并选取两个词对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它们的(不)对等性。最后得出结论,即:1)抽象词对和具体词对在各自文化的心理表征中均有不共享的部分;2)双语词典的译入语影响着词典使用者的思维模式;3)词典翻译的完全对等不能达到,但可以接近。
陶原珂研究员在《汉英学习词典词类标注的语差及其指引》的报告中提出,词类的划分,存在语法体系的差异和语言系统的差异。这两个层次词类差异的存在,会使汉语学习者对特定汉语词类产生认识上的偏误,因此,汉英学习词典对词类标注所潜藏着的语差应该有所指示或引见示例。
相关主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提问环节十分活跃。分组讨论本着平等交流、深化研究、提携后学的原则展开学术研讨,题材覆盖双语词典各个领域,如双语词典史、双语词典批评、词典用户研究、语料库与词典、词典的信息化等,涉猎汉语、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和维吾尔语七种语言间的词典对比研究。发言者准备充分、发言水平高、创新多、思维活跃,点评者客观公允,既有对论文闪光点的褒奖,又有对不足之处的直言建议。在集体交流环节,五个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具体汇报,此处更是精彩纷呈,不仅充分展示了各组研讨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彰显了汇报者的学术素养与人格魅力。6月13 日下午,大会采取全体与会者无记名投票和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集中讨论的方式,推选出了优秀论文10 篇。
6月14 日,大会邀请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杜家利、蒋文凭和郭启新分别宣读论文,其题目分别是《汉源语言学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英汉医学词典中的语言“学习”特征》和《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词汇联想专栏设计新探》。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些获奖论文质量高,具有创新性,反应热烈。大会还为10 位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议,对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学术活动做出了安排,同时决定增补罗思明教授为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附件 部分论文目录(按作者姓名拼音顺序排序)
安德源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电子词典使用调查
陈国华等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两条原则——对informatization 的个案研究
董银燕 汉语形单动构式在汉英词典中的呈现模式研究
杜晶晶 面向中小学生的功能性词典义项颗粒度分析
杜家利等 汉源语言学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
杜开怀 双语词典新词新义翻译刍议——一项基于五本汉英词典的实证研究
范瑞瑞 用户视角下的词典编纂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
范莎莎等 双语学习词典插图对二语词汇深度习得的影响
方 铭 学习型词典的例证功能
冯雪飞 试论《汉法大词典》与《利氏汉法辞典》
冯永芳 不同语境以及不同词典中“那个”和“that”的功能用法对比及其对词典编研的启示
付 巧等 维基百科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 军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八版)中的“用语库”——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分析
耿云冬等 刍议学习型词典研编的界面研究方法论
郭启新 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词汇联想专栏设计新探
黄 芳 填补空白 用户至上——论《汉法大词典》的编纂特色
黄赛芳 基于用户视角的日汉双语学习型词典优化研究——以日语能力等级考试考生为对象
江桂英等 学习型词典的微观探索:从原型理论的视角
蒋文凭 英汉医学词典中的语言“学习”特征
李昆之 解释学角度谈英汉双解词典例证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李莉莉 浅谈《牛津英语词典》中汉语粤方言借词
李晓丽 ESP 课堂教学实践对双语词典编纂的启示
梁鹏程 双语词典与二语学术英语写作——机遇与挑战
刘军怀 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 版)的学习功能设计
刘立香 学习者翻译工具使用现状问卷调查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前的思考
刘若菲 语块理论与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
卢华国 英汉学习型词典中义项排列的原型效应及其适用性再思考
卢念春 双语词典中词语“零等值”现象的释义现状分析
罗 杨 EFL 分层教学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典使用现状分析
罗益民 双语词典叙事学
吕 靖等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用法说明的聚类演变及其理据解读
吕 颖等 浅谈我国在线词典的发展现状
马立东等 动词性英语习语的结构特点及配例策略
秦 曦 牛津系列英语学习型词典研究述评
盛培林 塞缪尔·约翰逊“英语词典”与“康熙字典”之对比研究
陶原珂 汉英学习词典词类标注的语差及其指引
田 兵 大型汉外双语词典设计特征研究——以《汉法大词典》(黄建华2014)为例
田 宇等 生态观在英汉双语学习词典中的折射——以《新时代英汉大词典》为例
王长河等 《世纪汉语大辞典》的用户友善编纂原则
王 龙 词典多维释义的脉络梳理——对章宜华教授新型释义方式的再理解
王仁强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及其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以《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 版)词类标注为例
王新霞 题元理论在产出型法汉学习词典中的应用
王雅雅 智能手机词典的特征及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以《有道词典》为例
王 燕 偏误分析视角下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据
魏向清 二语写作教学中学习型词典的同伴反馈“支架”功能刍议
吴 冰 双语词典中对应词多义现象及编辑处理办法
吴 澄 英语新词词条在词典编纂中例证选择和筛选原则问题的探讨
吴婷婷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微观结构中的附加信息变化看用户需求原则
夏立新 中国英语研究与词典编纂
叶伟玮 《小罗贝尔词典》释义与例证的编纂范式研究
叶 莹 魏迺杰双语中医专科词典研究
尹邦彦 《中国谚语与格言英译辞典》编译的回顾和反思
余富林 多语种缩略语词典的必要性与设想
袁新民 基于印欧词根、词频的多语种词汇教学与词典编纂
曾东京等 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研究——以《中国双语辞典学词典(语文类)》编纂为基点
翟朗维 五大英语学习词典(光盘版)的动词释义模式分析——以command、instruct 和order 为例
张春新 二语习得过程中词典使用效率的制约因素
张令千 基因演化与词典编纂的生态考量
章宜华 语料库数据化发展趋势及词典学意义——兼谈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数据化特征
张 勇 德汉多义词认知学习词典中的意义构建
赵翠莲 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哲学思考
赵连振 双语词典译义等值的聚合维度考察
周石平 已经、曾经和正(在)的词类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