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俣林
做好交通动员准备的对策思考
陈俣林
内容提要:近年来,交通动员建设虽然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仍面临交通设施防护能力弱、运力快速集结难、队伍演训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加紧做好交通动员准备工作,加快军地联合动员体系建设、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战时交通动员能力。
国防交通交通动员对策思考
作者:陈俣林,军事交通学院学员旅学员
近年来,我国铁路、水路、公路及民航等运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各种运输力量也达到了相当规模,各类民用运载工具、设施设备及保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交通设施防护能力弱、运力快速集结难、队伍演训不到位等矛盾问题,给战时交通动员带来较大阻力。鉴此,必须按照“统一指挥,统筹计划,突出重点,密切协同,综合保障”的原则,周密准备,确保战时圆满完成“保畅通”任务。
加强军地联合动员体系建设。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节奏快、转换急,可供动员时间极其有限,只有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尽可能减少指挥层次,才能进行有效的快速动员,赢得交通动员的主动权。为此,应建立上下衔接、军地一体的联合交通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动员机构。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可考虑在民用运力动员涉及的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门战备机构。以现有的交通战备办公室为基础,军地双方合署办公,负责省、市运力动员潜力调查统计工作。进一步健全动员制度。在现行的有关国防交通等法规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基础上,着眼系统规范高效运行,改革完善交通动员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交通建设投资、税收与保险、动员与损失经费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进一步搞好融合发展。抓住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在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契机,将交通动员融入政府交通行业应急体系建设,促进交通动员体制向政府主导型转变,增强政府在交通动员活动中积极作为的动力,提高交通动员主管机构的行政能力,更有效地利用政府行政资源为交通动员服务。
加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着眼任务“重点建”。本着缩小规模、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要求,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在数量上,主要围绕交通重点目标保障,预先确定某些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的防护、抢修、抢运任务,按比例在这些企(事)业单位中抽组应急骨干力量,使之在战时经短暂动员便能迅速投入使用,并为后续动员力量的大规模投入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在结构上,突出专业性强、机动性强、需要成建制离开原驻地或岗位遂行任务的队伍建设。在编组上,尽量不打乱原有生产建制,不改变隶属关系,合理编成,专业对口,一兵一职,定期整组。紧贴实战“强化练”。省军区应与省交通战备办公室、省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一体化联合组训机构”,利用民兵训练基地,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交通战备专业队伍进行培训或演练,市、县两级的培训演练,统一由军分区和县(区)人武部组织。重点围绕抢修抢建、防护、抢运、通信训练内容,强化专业训练和组织协同,突出恶劣环境下野战化、合成化综合演练等,增强这支队伍战时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多措并举“规范管”。要明确主管机构和领导,规范登记制度,统一标志,强化队员的战备观念和责任意识;将保障队伍纳入本单位管理和考核指标体系,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考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专业保障队伍动态监控系统,随时掌握专业保障队伍的动态信息。
加快交通动员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强交通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战备水平。省军区要依托地方交通战备部门、运输行业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搭车”“借力”的方式,走出一条军民融合、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要实现交通动员系统的网络化。按照统一的规划框架,通过计算机、光导纤维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构建军事交通运输部门与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交通战备网络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化动员体系,使动员效能得到较大提高。联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系统,获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动态信息,实现对交通动员潜力信息的动态掌握。要加强交通动员信息潜力建设。建立交通动员数据库,实现交通动员潜力数字化,运用信息技术对交通动员潜力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动态、在线更新,动员潜力数据收集、传输、存储、综合的一体化、高效化。要加强信息人才培育。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关键岗位,多渠道引进专门人才;有计划、分批次对现有交通战备干部进行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素养,为加速推动交通动员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3
A
ISSN1002-4484(2016)09-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