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铁云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将信息检索作为一门研究生的通识课程,重点介绍各种通用文献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与学生的研究领域关联程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方法。首先将研究生的学习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入门阶段,研究阶段,论文撰写阶段,其次分析了每个阶段的信息检索任务、要求和实现途径。该方法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的同时,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研究;信息检索课程;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95-02
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
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最终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或层次的学生共同开设,内容的重点在于介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例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和培养要求迥异;即使对同一层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在不同年级也有区别。例如低年级本科生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馆藏文献,而高年级本科生可能就有了科研立项的需求,要进行更多针对项目的文献检索。因此不区分学习层次和学习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很难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
其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近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结构越来越细化,遑论文理学科的本质区别,即使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门类的各专业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例如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制造”专业和“数据库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就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介绍通用数据库的检索知识和方法显然不能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鉴于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大多存在与专业领域脱节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基于项目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与专业领域结合相对紧密。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面向的对象群体是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保证其在充分了解学科现状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仍然有必要针对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二、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信息检索的需求,本文将其专业学习分为入门、研究、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针对性地设计信息检索课程的相应教学方案。
(一)入门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入门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需要形成本领域概括性的认识,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综述性文献。
该阶段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文科学生,大多使用中文数据库,例如维普、万方、知网、CNKI等期刊网。对于理工科学生,则更应强调跟踪国际研究。一种途径是使用美国的Web of Science、EBSCOhost、PQDD,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 Direct、德国的Springer等数据库,以及各专业学科的数据库,例如计算机专业的ACM Digital Library和IEEEXplore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入口,再从中查找本领域的相关期刊。另外一种途径是直接访问专业期刊的所在网站,例如计算机专业的TKD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网站,物理专业的Science,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网站,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并为学生事先推荐本专业的知名期刊。
在进入相应的期刊人口后,建议学生通过本领域的专业词汇结合综述类词汇进行检索。综合类词汇包括综述、概述、研究进展、前沿等等,英文的review,survey,comparative study等等。下图1列举了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学报中的部分综述论文。
在获取综述论文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的扩展检索,即从综述的正文介绍及参考文献中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扩展阅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研究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为后续的研究实践和论文撰写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最新文献。
尽管常用的中外文数据库和联机检索平台可以提供针对某个学科的论文集或者期刊的检索,但通过这种方式检索得到的结果往往过于宽泛,很难定位到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分类筛选。本文提出根据会议分组讨论进行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对计算机类学科尤其适用。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科发展迅猛,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在会议上进行报告,因此跟踪进展的最好方法就是查看本领域的最新会议。
首先为学生制定其所在专业的权威会议列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其下属的各学科门类都有公认的顶级会议列表(可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推荐会议列表)。例如数据库领域有SIG.MOD,VLDB,ICDE,数据挖掘领域有KDD,ICD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ACL,EMNLP等会议。得到会议列表后,通过百度或Google输入会议名称和年份,能够找到该会议当年的主页,包括征文信息、会议组织、注册信息等等。由于一个会议里面仍然包含众多子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就包括机器翻译、解析、问答系统等方向,仍然不太适合作为文献研读的具体对象,需要进一步的筛选。
通常,会议主页的程序(Program)选项中包含该会议的大会和分组报告详细信息。下图2列举了2015年度KDD会议的程序及分组报告信息。
从图2可知,分组报告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具体研究方向论文的选择对象。例如图中包含主题模型、交互学习、社会化和图数据等子方向。这些信息与具体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学生只需要点开相应的链接,就可以看到具体的文献列表,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研读。
(三)论文撰写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领域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为开题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相应地,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需要查找本领域方向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
本文建议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研讨课。要求研究方向相同或者接近的学生查阅本领域内经典的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文献,并将其概要形成总结PPT文件,在组内进行讲解和探讨。一方面遴选出最相关的核心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员之间互为补充,避免重要文献有所遗漏。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不仅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文章的背景、创新性、技术路线,以及实验结果等,更重要的是讨论该文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或局限,以便找到改进或者突破的思路。
上述教学方式,跟学生的专业研究任务关联较为紧密,避免了因为泛化教育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设立讨论环节,有助于形成启发式的氛围,从而促进新设想或者idea的形成。在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同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该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由公共或者基础课部的教师任教,相对缺乏本领域的专门知识,在教学时容易停留在浅层和宽泛的知识传授上,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建议由本专业的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信息检索课程教育过于宽泛,与研究生所在专业结合不紧密等特点,提出了面向专业领域的课程教学框架,为研究生学习的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检索方案。我们希望本研究能进一步激发针对信息检索课程教学问题的深入研讨。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