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6-01-05 00:10杨雅婧
中国经贸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内控独立性内部审计

杨雅婧

【提 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基于事业单位内部和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 是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事业单位的法纪观念和强化公信力,同时还可以监督其社会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体现为社会服务的价值。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并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 这也对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内部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控;独立性

一、引言

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走到今天,内部审计经历了一个从“点”到“面”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开始突破传统的范畴,正逐步由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监督、管理、评价等,更重要的是使内部审计与单位治理相结合,与政府部门要求相结合解决实务问题。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出台“六项禁令“、狠刹“四风”,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配合改进作风常态化的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净化变得尤为重要。而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環境净化的“吸尘器”,能够有效的监督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以及提高内部环境的纯净度。然而目前在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 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监督是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而内部审计又是内部监督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这一理论属于“舶来品”,从上市公司到各大企业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这一控制手段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而事业单位一直处于改制和不断发展完善中,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善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另一些事业单位一般用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没有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中小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常常都是跟会计部门合二为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审计人员对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却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致使很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权威,以至于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隶属的机构层次较低、独立性不强;一些大型事业单位也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公认的可操作模式,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受多方牵制,难以保证审计业务的独立性。

3.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财务人员转任或者兼任,因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多数财务人员都在本岗位工作了较长时间,年龄偏大,这部分人虽然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但是更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远达不到社会发展速度,并且现代审计人员要求具备的一些综合知识能力还达不到要求,素质总体偏低,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加之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法律空白,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科学性、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4.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般都是应付式针对主管单位或者上级审计机关临时检查,或者是单位领导意愿的反映,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运行起来比较被动。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没有变成一个明确的系统性、重点突出的常规性工作。正因为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反映管理当局意图,故削弱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有效性。

5.内部审计更注重事后监督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纠正违规操作,一般都是经济活动和日常活动发生后,实施事后监督管理,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事后监督对审计工作本身的服务功能并不明显,也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违背了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三个控制环节的要求。对很多本应该避免的风险没有遏制在萌芽状态,导致增加更多了社会成本来解决。

三、相应解决办法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型机构,如何体现社会服务价值,如何实现社会效应与管理者意图的统一,做到有的放矢,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针对以上五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把内部控制当作一种必要的的管理手段。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给内部审计提供支持和依据,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比如:一些设置不合理的兼岗现象可以得到控制,避免一些贪污事件的发生。内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可以作为制定规章制度的有利要素,作为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的必要条件。

2.建立具有独立性的内审体系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的审计工作就是走过场走形式。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是执行内部审计的一般要求。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单位中应处于较高的层次,审计部门隶属的层次越高审计独立性越强。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实践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隶属于最高领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权威性才能得以体现。而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专人专岗,不能再兼任其他职务和岗位。避免审计人员受多方牵制,影响审计工作独立性。

3.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由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这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财务相关水平,也应具备对整个单位社会价值实现、管理目标和整个系统运行有一定的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行业管理知识也要通晓一二 。这样才能满足于现代审计从财务型审计到增值型审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审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单位管理活动,具备把握大方向的洞察力,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站在更高的平台执行内部监督职责,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及日常活动执行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审计工作在大环境的要求下与管理当局精神保持步调一致,才能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明确内审的定位和方向

由于事业单位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内部审议工作目标应该以国家发展方向和所在单位的目标高度一致,明确审计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对类似于国有资产处置、项目资金使用、人员经费开支等方面重点审计,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做好日常服务,变被动于主动。

5.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充分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应该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每一环节,加强经常性、及时性的审查、稽核与检查,促使内部审计常态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强日常监管为主,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事业单位管理升级转型的有力措施。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上,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活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安全的重要内容。进而通过完善体系制度,明确职能定位,深化工作内容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袁凤林.审计独立性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2(2).

[2] 王志辉.行政事業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5).

[3] 陈渝.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 管理咨询,2010(7)

[4] 胡小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决策探索,2011(8)

[5] 蒲德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策略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猜你喜欢
内控独立性内部审计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教育事业单位内控要稳步实施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浅谈技术服务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