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燕 夏学胜
摘 要:
我国英语教育施行多年,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的习得和应用能力是在不断建构过程中获得并提高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口语教学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知识和语言环境建构,有效改善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18201
1 英语口语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与现实生活也很贴近,所以英语学习存在着开放性、交互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探究性等特点。英语口语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最直观表现,在当代国际交流频繁,英语应用国际化的背景下也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间长,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却停留在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共同造成当下这种局面。在学校,初中及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大都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法为主,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不高,甚至不作要求。而大学生进校后,大班授课使得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许多大学生课外方面的社会知识欠缺,又或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自信心不足,不善交流,难以用英语自由表达思想。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弱,交际能力差的局面。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搭建英语演练平台,促进他们自由表达和展现自我的实际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2 口语教学特点
口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导致教学方式与侧重点与其他教学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语言表现形式不同,书面语通常会采用正式的,包含复杂结构的句子形式。口语则用相对简单或不完整的句子进行直接有效的交流;词汇应用方面,口语偏重简洁和非正式的词汇,书面则会采用规范,注重语意和情境差别的词,而且常常用含义较大的词汇;表达方面,口语时常以随意的,非规范性的方式,时而也出现语流的停顿,重复和插入一些非主流的表现形式;信息容量方面,口语所传递的信息容量明显少于书面语等。以上这些特征并非都显而易见,容易被学习者所注意到。因此,作为主导的教师和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适合的教与学,避免出现贻笑大方的错误。
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是在吸收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诸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学习的主动性转到学习者自身,而非知识的传播者导入者。这种视角的转变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影响和促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构建知识的主体,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和启迪全新的思维能力。这种学习建构过程别人是无法取代完成的。当然,学生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集结各种有利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同时也与其他学习者之间互相协作,积极主动地实现知识和技能构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尤其是口语,尤其需要跨文化思维的转化,需要学生的自我建构,锻炼和实践。只有语言知识的不断输入和反复输出,它们才能发生转化并被灵活使用。
4 建构主义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教师可以依照主题和任务设计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提供某一话题所需句型,词汇之后,激励学生进行语言构建,勤于思考,勇于发言。把口语课堂转变为自主式、互动式、讨论式学习.。
4.2 设置相应情境辅助语言知识建构
英语学习较之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首先选用语音室和多媒体环境。因为语音室能够使视、听、说自然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展开语境教学。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图文声像并茂使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更容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第二课堂,比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外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英文电影展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语言感觉力和表达能力一定会有相应的提高。
4.3 补充跨文化知识,建构文化意识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便会容易出现一些可笑的错误,有时甚至令人误解。比如一位男士埋怨自己的妻子声音大,说成“My wife has a big voice”,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big”在英语中含有“洪亮”的意思,埋怨反倒说成了表扬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不妨在适当的时候补充一些跨文化知识和一些词汇的语用知识,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及不同的社交礼节的了解,也熟悉日常生活中一些词汇的基本用法和意思。这对促进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是非常必要的。
5 总结
英语语言学习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也不同于母语的学习。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积累一定的知识背景,营造生动的环境氛围,实践并延伸教材内容,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让学生走向国际化,让教育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田延明,王淑杰.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28.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12).
[3]江珊.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