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洋大连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从柴静《看见》栏目浅析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于思洋
大连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随着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节目种类的丰富多元,柴静俨然成为了记者型主持人“符号化”的代表,她凭借着良好的新闻素养,在电视媒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柴静《看见》栏目为基础,从准确清晰的采访定位、适度沉默的倾听技巧、度身定制的提问技巧、赋予自然的人文关怀四个方面,浅析记者型主持人所应掌握的采访技巧,从而更好的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对电视媒体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记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采访技巧
随着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节目种类的丰富多元,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愈加新颖,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集记者、主持人身份于一身,采、编、播职责于一体的媒体人——“记者型主持人①”应运而生。
作为一名优秀记者型主持人,本文将以柴静的一档记录现实题材并以“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著称的人物访谈栏目——《看见》为探讨对象,从准确清晰的采访定位、适度沉默的倾听技巧、度身定制的提问方式、赋予自然的人文关怀四个方面,探讨分析记者型主持人所应具备的采访技巧,以期对电视媒体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1记者型主持人是起主导作用的主持人
所谓“记者型主持人”,“主持人”是中心词,“记者型”是定语,不难得出记者型主持人首先是向受众传情达意的主持人,随后是记者型的非架式主持人或播报式主持人,所以记者型主持人也是主导型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需要融入高度的节目报道意识,主持人的节目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个性化”和“客观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实现节目的报道意图,创造出形式与内容和谐可观的电视节目。
1.2记者型主持人是富有权威性的记者
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权威性体现的标志,所以记者型主持人与传统记者一样是荧幕中向受众传播事实真相的第一人,由于记者型主持人身处在这种有主动发言权的特殊位置,所以具有敏锐新闻嗅觉和独特新闻视角的他们,便富有一定的权威性。记者型主持人的权威性最主要体现在现场的新闻采访报道中,需要亲临现场,在采访一线充分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节目的参与融入性更高。
1.3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社会的角色期待相一致
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社会对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期待,即社会对于记者型主持人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影响着记者型主持人的行为模式。柴静说:“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法”。假使记者型主持人不能满足电视媒体的新生力量向受众阐释现实世界,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与社会的角色期待没有达到共性,必将导致角色定位模糊而失调。
笔者认为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定位应该确立三方面的角色定位,作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柴静凭借着自身的感悟和见解,在《看见》中完美地将这三者的定位协调成一种动态平衡。
2.1记者型主持人对自身的定位
首先,柴静完成了自身主持人身份与记者身份的互换,传播者和评论者角色行为的融合。原《东方时空》的制片人陈虻曾说过:“你问一个问题时,你期待答案吗?你要不期待,你就别问了。”采访中,柴静谨记恩师的话,时刻保持着高度质疑的态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2记者型主持人对采访对象的定位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社会名流、富甲一方的商贾,还是无助的病人,贫困的农民,柴静都将其定位成普通人,始终以一种真挚自然、宽容耐心、友善宁静的心境面对。在《看见》之《和你在一起》中,柴静面对三个艾滋病患者真正做到情感上将自己置身于采访对象的生命中。柴静这种人性化的温情行为方式,实则也是她为电视媒体争取到其他媒体所企及不到的事实真相的优势。
2.3记者型主持人对节目的定位
新闻报道的过程性具有永恒的价值,即便事件本身很渺小,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力或者说隐含的价值性却具有无限的张力。在《看见》之《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柴静从客观的角度揭开当事人生活的本来面目,扼杀了社会上一些对药家的碎片化的传言;在《看见》之《不可忽视的真相》,柴静深入调查上海机场刺母悲剧的原委,揭开真实表面的雾霭,还原精神隐患的具象。保持独立判断,朴实叙事,对节目追求“过程性价值”,这是柴静对节目简练而深刻的定位。许多在其他新闻报道
中得过且过的事件,在《看见》中被立体化,逐渐变得清晰、鲜活。
3适度沉默的倾听技巧
艾丰说:“记者要善于抓住事物中的凝聚点,也要善于抓住采访对象谈话中的凝聚点”。在柴静的采访中不时会有长时间的沉默,曾因此受到过“冷场”的指责,依笔者看,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现形式正是记者型主持人所应具备的倾听技巧“适度的沉默”。柴静说:“那种沉默的倾听方式是我自己选择的,而笔者认为,这种以电视节目至上的采访理念是对新闻规律缺乏认知的表现。正如影视镜头中给观影人留有的“空白”影像,采访中适度的沉默,给采访对象留有空间调整思绪和心情,反而能使采访框架更加真是丰满。
提问的艺术性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记者型主持人提问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效果。记者型主持人就要针对采访对象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灵活的运用提问技巧对采访对象进行引导,营造舒心适宜的采访氛围,以便和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亲近感,达到新闻媒体人讲求的“自己人效应”[1],使采访对象在一个良好的语境、心境下对记者型主持人放下戒备,逐渐产生认同感,最终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有人认为新闻采访是客观中立的,不必释放个人情感,但是笔者认为新闻不是无情物,想要贴近采访对象的思维原型就要投入自身感同身受,赋予自然的“人文关怀”也是记者型主持人原本的传播特色。
柴静说:“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就有多深”。“记者型主持人”这一标签对于柴静来说更多的是“不断寻找生命的可能性”,她认为没有将“人文精神”放在第一位就谈不上呈现出好的新闻采访。在很多采访中柴静用细致和人情味去理解采访对象内心空间的孤独,生怕刺痛对方造成“二次心理伤害”。正是柴静的采访赋予了自然的人文关怀,才更轻易触摸到受众心中最柔软的防线,使采访技巧得到升华与节目相得益彰。
可以说,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既是起主导作用的主持人,又是富有权威性的记者,还是与社会期待认知相一致的记者型主持人。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该秉承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看见”“揭示”不寻常的社会现象,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新闻素养,掌握记者型主持人所应具备的采访技巧,从而适应媒介与观众的双重选择,更好地完善了电视媒体体系。
柴静的成功不是偶然,她是那样的精进勤奋,一步一步走到电视荧幕上被我们所熟悉,一路走来的柴静从未停止“看见”。
注释
①记者型主持人,是指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采访、主持与后期制作,参与、介入、把握整个新闻报道的主持人。
[1]常青.采访是一门艺术[J].北京:新闻战线,2011(1).
[2]柴静.采访是一次抵达[R].北京:北京大学,2012.
[3]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G2
A
1674-6708(2015)152-0186-01
于思洋,硕士,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