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立场:左者恒左,右者恒右

2016-01-04 09:29马得勇王丽娜
文化纵横 2015年6期
关键词:官媒中国网民威权

马得勇 王丽娜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网民在中国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实际政治社会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吊诡之处在于,互联网在为不同立场公众提供对话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加剧了网民的意识形态分化,动辄发生的互联网“撕逼”大战便是例证。本文立足于4000多份网民的调查问卷数据,剖析了中国网民意识形态的现状、特征与起源。作者以“左”和“右”来划分中国网民群体,指出“左派”网民在心理上更具威权人格特征,更倾向于保守和维护现有秩序,也更为抵制后现代价值观,他们抱有强烈的爱国、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右派”网民则更加关注公平问题,也更支持对权力进行制约。这一分化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人“威权人格”,其不仅决定了个人在“左”和“右”之间的立场选择,还影响了网民对不同渠道信息的接收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分化,这主要表现为“官媒”和“非官媒”的分化,前者强化了那些具有显著“左派”倾向公众的既有立场,后者则强化了“右派”公众的既有立场。而伴随新媒体分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个人早期形成的人格在其政治立场选择上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这项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相较于中国思想界,普通网民的意识形态分化程度要低得多,事实上,他们的意识形态立场仍主要是1980年代中国思想界“左”“右”论战的产物,如何理解上述现象对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有待回答。

猜你喜欢
官媒中国网民威权
威权人格的起源与演变——一个社会演化论的解释
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策略
中国网民爱视频7亿人网购
官方媒体融合新闻下的转型之路
论中国古代的官媒制度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
中国网民大数据
中国网民爱国主义的实证研究
环境威权主义的到来
我国古代的“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