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m,舱体最大直径3.35m,起飞重量8.6t,设计在轨寿命2年,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在发射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内,天宫二号将完成平台和应用载荷的在轨测试。此后,转入独立运行模式,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临近前,天宫二号将再次进行状态和功能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载人交会对接条件和驻留条件。
10月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两飞行器在高度约393km轨道上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访问空间实验室,在轨驻留30天,整个任务安排的应用和技术试验项目共计40多项。
利用高度优势开展地球资源和太空观测,利用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医学试验、空间科学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伽玛暴偏振探测仪、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14个空间应用载荷,这些应用项目大都代表着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应用成果,将有力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发展,引领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了提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精度,天宫二号搭载全球第一台冷原子钟进入太空,并进行相关实验。利用太空微重力条件,这台冷原子钟的稳定度将高达10-16,可以将航天器自主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为了验证卫星通信的安全性,天宫二号将试验从太空分发量子密钥。密钥分发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量子通信的关键步骤。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里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由于作为信息载体的单光子具有不可分割、量子状态不可克隆等特性,密钥分发可以抵御任何形式的窃听,进而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从原理上来说,这种通信方式就是无条件安全的。
文_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