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静
(吉林大学,长春130012)
绥芬河市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法律风险防范探析
范东静
(吉林大学,长春130012)
近年来,物流业正向着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国家扶持物流业发展新政策的陆续出台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绥芬河市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边境口岸,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地缘优势,边境贸易发展规模得以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大量法律纠纷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不利于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因此,在继续抓好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我市物流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水平。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绥芬河;物流市场;法律风险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因此,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门类,是融合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仓储、空车配货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范围大、种类杂、部门多。绥芬河市物流业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营范围以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仓储为主的公司类企业;二是经营范围以仓储、空车配货、快递、速递、捷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律依据分别有《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办照所需要的手续和材料也分两个阶段,前后要求有所不同。2014年国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根据《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上述所列的四类行业中,仅货物运输需要取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频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才能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另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时,根据其具体经营区域不同(国际还是国内),在注册资本上也相应有不同的要求:经营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经营陆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0万元人民币。国内货物运输代理业的注册资本无特殊规定。自从2014年2月开始国家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审批的方式转变为先照后证程序,注册登记在营业执照当中取消了注册资本与经营范围的限制性规定。以往需要前置的许可审批手续除少数情况外都转变为后置。监督管理的方式也由事前预防性的监管模式转向侧重于事中事后的监管方式,对物流行业经营者的自律水平、管理水准与法律法规知识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绥芬河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绥芬河市是一个口岸外向型商贸城市,是目前中俄边境上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口岸过货能力达1 000万吨,每年对外贸易额近50亿美元。因为这一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边境经济发展的特色,使该市物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形式单一到复杂的过程。截至2016年7月25日,绥芬河市登记注册的各类物流企业133户,其中公司86户,个体工商户47户。具体为,运输公司1户,货物运输代理公司42户,仓储公司40户,仓储个体工商户19户,空车配货个体工商户18户,物流个体工商户9户。
(二)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1.绝大多数物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服务项目有限,多数属于单项经营,总体上经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2.行业发展不均衡。通过对绥芬河市物流行业的调查了解发现,该市的物流业主要集中于货物运输代理和仓储两类,其中,企业和个体登记户数为133户,占物流业的67.6%,而运输业则显得很薄弱,仅为43户,占物流业总数32.4%。
3.因经营管理不完善而存在法律风险。同任何企业一样,物流企业同样存在法律风险。总体来讲,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二是企业外部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包括企业设立风险、员工法律风险、财务税务法律风险,外部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兼并风险。另外还有一种风险就是知识产权风险,这类风险既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外部。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会更加复杂。法律风险如果不能够及时化解,一旦爆发,对公司来说就是经营遭受重创、经济蒙受损失,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常出现的情况是:(1)公司法规定,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以外另立会计账簿的,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等情况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近年来,物流公司涉及财务及税收的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虽然额度不大,但如果处理不当,经营者就要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2)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要订立、履行各种类型的合同,而合同也就成了企业从事各类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部活动之中。在物流行业中,使用最多的合同是运输合同和仓储保管合同。这类合同的风险除了合同法规定的诸多无效合同,如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规定违法的免责条款合同等,还有一些可撤销的合同,如欺诈、胁迫、显失公平、重大误解、乘人之危等。在运输合同中,包括运输期间标的物的保管、运费的支付、运输方式的选择、需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标的物交付的检验等,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而且交通运输合同防范和规避都比较难,一方面由于不同运输方式决定合同关系具有多重性的形态,使得立法和理论解释等方面存在许多分歧;另一方面是因为运输合同通常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出现,当事人的意志不能充分表达,并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平等,可能签订含有霸王条款的格式合同而被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
(一)归类管控,排查剖析整个工作流程中潜在的风险
现代化物流业是有机融合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于一身的产业综合体。自承接到客户业务开始,物流业需要分别经历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同时物流业还要承担起验货、填单、包装、运输、装卸、加工、配送等过程,才能实现将物流标的物送达客户手中的目的。有的物流企业还开办回收物流业务。在物流业经营运作的每个过程、每一环节,都存在着众多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在这些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当中,物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并明确自己的法律地位,同时还要了解明晰自己与对方当事人应当享有的相关权力与义务。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企业合同制定等涉及法律法规知识的业务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法律专业性的建议和意见。
(二)增强保险意识,通过参保方式分化企业承担法律风险的责任
在整个物流业运作过程中,企业财产与配送货物的风险可以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货物在物流运送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风险,静态风险是指停放在物流配送保管过程当中货物面临的风险。货物的动态风险可以通过参加与保险机构合作的形式,以及时办理各种货运组合保险的方式来避免法律风险,或者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提供司法救济手段。静态风险则是需要通过扩展相关的财产或仓储责任险的方案来解决。随着现代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渗透,物流业也需要增加对于财产、货物知识产权的保险投保意识。保险作为风险救济的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自身承担法律风险的责任,有利于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与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进一步增强,加速企业的良性化发展进程。
(三)采取措施努力提高企业与员工的法律风险责任意识水平
在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责任面前,物流企业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与防范意识。站在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与保护员工的角度,也要必须尽快、尽早树立起企业与员工的法律风险责任意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与企业状况,分别通过聘请法律专家讲课、充当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优先提拔法律风险意识、责任心比较强的员工到重要岗位担任要职,聘用法律人才,普及保险知识,选送优秀员工到法律院校深造等实际措施来促进经营者与员工的法律与保险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风险责任意识的存在与提高,会让企业以及员工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岗位责任心,认真审查物流运作的每一个过程,关注每一个经营细节,从而保证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高效稳定有序地运行。在高度责任感与各种实际工作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都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运营管理水平也会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就会在社会上与竞争市场上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不断地增加企业客户的来源与业务金额。同时,客户对企业运营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有效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率。
物流业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其意义已远远超越物流业发展本身,已成为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只有努力提高物流产业专业化、集成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断地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改善物流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区域经济有序、快速、健康的良性发展目的。
【责任编辑 杜 娟】
D922.9
A
1673-291X(2016)23-0167-02
2016-08-11
范东静(1974-),女,黑龙江绥芬河人,法学硕士,从事民商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