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016-01-01 03:56李斯文
对外经贸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李斯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李斯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目前,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供需缺口大,融资困难,金融产品单一,而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金融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基于农村金融的特点,提出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的网贷平台、开展“互联网+产业链”模式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系统;网贷平台;互联网+产业链

一、引言

2014年底我国乡村人口总数为6186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5.52%。2006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多种金融模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等相关现代信息科技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虽然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作为新型金融模式的典范在近几年蓬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金融正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与价值创造方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逐步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型业态。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等。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注重信息的收集整合,运行成本低,效率高。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截至2014年末,在我国运营的P2P平台已经接近2000家,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众筹平台128家,2015年数量依然呈上升趋势。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必然会改变农村金融原有发展模式。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我国农村资金供求严重不平衡,农户与农村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而金融机构提供的可贷金额少且门槛高,农业由于其自身生产资料的特性,一般无法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抵押品进行贷款,受制于农业生产风险与收益的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资金供应量不足。2014年底,占我国近半数人口的农村居民从主要金融机构贷款105742亿元,仅占全国年底贷款余额的12.18%。这使很多农户与农村企业无法获得所需资金,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主体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许多中外合资银行、投资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但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传统商业银行依然占主导地位,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多局限于存款与贷款,开发了少量针对农村的信贷和商业理财产品。由于农户的自有资金不足且很难提供抵押品,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与生产周期影响难以实现规模化,再加上农户涉农贷款效益低等原因导致出现大量的金融机构离农脱农现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单一,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提供满足农村市场的贷款服务和理财产品。

(三)资金支付结算不够便捷

在农村地区还未建立起响应信息数据库,很多农村居民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用也不广泛,增加了交易结算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从长期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落后必然会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策略

(一)加快开发特色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依然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机构应提高创新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竞争力,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特色金融产品。

1.发放针对农业生产的专项贷款。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银行可以专门针对个体农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以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与质量、以往的信誉度为依据制定合适的利率,保证其在生产周期末期还本付息。

2.开放针对农村地区的理财产品。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应设计周期与农户生产周期相一致的理财产品,鼓励农户在生产周期收益期购买来获得利息收益,在生产周期非收益期撤出本息,获得生产资金。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拓宽农户的投资途径。

(二)建立农村地区网贷平台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P2P网贷、众筹等平台,都可以为农民及农村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建立针对农业的借贷平台,构建针对农村居民的信用评级系统,有助于短期资金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往借贷过程中难以获得抵押品的问题,还可以降低资金借贷成本,使资金直接从供给者到达需求者。网络借贷融资模式便捷高效,但交易风险也大大提升,所以应建立完整的资信评级系统,提供融资机会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发展“互联网+产业链”模式

“互联网+产业链”模式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内生性农村金融创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承担起价值链中核心企业的角色,替代外部金融机构,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以借贷的方式向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面向三农提供创新高效的资金融通、支付和提供信息等功能,运用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在提高龙头企业自身竞争力与收益的同时,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1.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

核心企业通过建立网络平台,获取农户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数据信息,包括进行借贷交易用户的融资消费数据。大数据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信息的整合与搜索,不仅可以便捷地发现农户的资金需求,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奠定稳固的数据支撑,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的供需匹配;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平台让社会各界获得一些优质的农村项目信息,从而将社会闲散资金引导到农村金融领域,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

2.为上下游产业提供多样性线上服务

(1)建立原材料销售与生产工具租赁网络平台。核心企业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原料,统一配送,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来源和品质。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依靠农户或小型企业的自有资金,很难购买成本较高的设备来满足生产需要,核心企业集中采购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建立农具设备租赁平台,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根源上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2)通过网贷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核心企业通过参股或建立一些P2P网贷平台,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一条可行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还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2]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 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3-118.

[3]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 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4]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 南方金融,2013(5):86-88.

[5]陈元澈,曹玲.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J]. 经济与管理,2015(2):58-61.

[6]吴玉宇,杨姗,张蔚怡.“互联网+产业链”: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J]. 西部论坛,2015(5):12-19.

(责任编辑:张彤彤梁宏伟)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098-02

[作者简介]李斯文(1995-),女,河北沧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产业链春之奏鸣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