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福利院生存状况调查及思考
——以武汉市新洲区邾城福利院为例

2016-01-01 00:46余忆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洲区福利院武汉市

◎余忆



农村福利院生存状况调查及思考
——以武汉市新洲区邾城福利院为例

◎余忆

农村建养老福利院是党和政府关爱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的一项重要举措,他们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还有什么需求?应该再从哪着手给予帮助呢?鉴于此,本人来到农村一线福利院,采用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方式,直接进行观察、交谈和生活来调研,了解其生存状况,思考其出路,提出一点建议和对策。

调查背景

农村福利院是供养五保等“三无”老人的场所,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养老逐渐形成一种新型产业,且具爆发之势,社会多元养老方式层出不穷,农村福利院以“五保老人”为重点的公益机构不再一家独存,许多部门和人士热衷于去分享社会化养老大“蛋糕”,淡化和忽略了公办福利性的养老,农村福利院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有的还出现了生存危机,要求变革模式和寻求出路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5年7~8月,本人利用暑期,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武汉市新洲区邾城福利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开展实地调研,调查对象为院内工作人员和老人,方式为访谈交流、现场观察,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该个案带有一定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农村五保养老的现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个案研究

基本情况。邾城福利院位于武汉市东郊,距离城镇5公里,占地49.6亩,建筑面积6899平方米,标准住房132间,总供养308人,其中,集中供养148人,曾是湖北省集中供养人数最多的农村福利院。入住者年龄均在65周岁以上,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院内老人男女比例为27:1,智障者占55%。

该院以“服务有起点,满意无终点”为理念,首创了武汉市农村福利院模式:一是按“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制定了起居服务、卫生护理、院务管理、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设施、丧葬事宜、档案管理、生产经营和其他事项等12个方面服务标准,细化服务内容;二是将老人分组进行自我管理,成立了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劳动生产组、文体娱乐组等,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各公寓楼设立栋长、室长等职务,用老人来管理老人,统一规划院内的菜园,鼓励大家自主种菜,按一定价格回收,激发了老人的劳动热情,还节省了院内开支,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一定补充。

院内娱乐设施也较为齐全,院里经常组织节庆加餐和为寿星庆祝生日等活动。老人们生活环境舒适悠闲,年龄最长者106岁,100岁以上有6人,近一半人80岁以上,先后有8对老人在院内成婚。

见闻和感受。老人精神需求迫切。院内老人活动丰富多彩:打牌,养花,种菜,散步,锻炼,听戏,看电视等,虽然衣食无忧,自在悠闲,但他们在内心依然充满失落、无助和孤独感,福利院与社会交流少,几乎成了孤岛,除少部分院民偶有亲戚看望外,大部分无人探问,孤独寂寞很难排解,曾经的空巢、留守、失独、孤寡仍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例如,无子女的程大爷,每天到处找人聊天说话,主动帮人打扫卫生,甚至将自己的遗像摆在床头,当人说说话。院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带到福利院来玩,老人们就非常开心,逗笑的场面才会出现。

院长工作压力过大。院长是武汉市金牌护工、首届优秀院长。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他努力克服家庭生活困难,每年春节,院长都没有回家过年,连续7年在院里处理在此时间过世老人后事。加之,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护理等技能,待遇低,院长身上担子更重。

老人管理难度大。有的老人不听劝阻违规用电,引起火灾;有的老人私自外出,失踪不归,如去年底,一位罗大爷外出不慎掉进一水塘淹死,其亲戚到院内大闹,要求赔偿;有的老人性格扭曲,打饭菜时因为少一块肉而打架是常事。

办公经费不足。院内15名工作人员,除院长有固定工资外,其他人员皆无工资,无五险,无编制,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个福利院是利用闲置的老中学校舍改建而成,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虽通过“福星工程”和福利院升级等项目建设,争取到一定资金,实施部分维修改造,但因功能设施不全,建设资金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纳入预算主要是老人的生活费,办公经费却少得微乎其微,每年保障一个五保老人集中的供养资金缺口1200元以上,老人们费用补贴标准较民营机构差得更多,全院的费用开支很大一部分需依赖社会捐赠,包括房屋维修、设施添置、生活用品购买等,院长大量精力用在筹集经费上。

思考与建议

向外拓宽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当地政府进一步用好建设资金补贴、税费优惠、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集体组织、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福利院建设,培育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水平的服务行业供给主体。

拓宽服务对象,在确保满足五保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积极拓宽福利院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为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生活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

向内挖掘潜力,创新农村福利院经营模式。推行福利院“公办民营”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社会老人入住,增加福利院的生机和活力,将房屋和场地以较低价格进行租赁,配以床铺、桌椅、燃具等配套设施。

实行多元化管理,推行养老项目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鼓励志愿者服务,为志愿者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不断提高福利院“造血”功能,大力发展院民经济,既有利于五保老人的身心健康,又能有效弥补福利院各项经费不足,解决工作人员待遇问题。

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娱乐活动,加强与周边学校、医院、志愿者队伍的联系,互联共建,不定期组织心理医生进行精神抚慰等服务,与孤儿院儿童开展一对一交流互助,结合老人心理及其实际特点安排文艺节目,成立院内老年艺术团、手工团和园艺团等自娱自乐团体,引导其亲自参与文化生活。

农村福利院为孤寡残等老人群体提供机构模式的养老服务,实现了人口老龄化浪潮中部分弱势老人养老问题的基本解决。然而,武汉市新洲区邾城福利院个案调研结果反映了当今农村老年福利院运营现状中的一些问题,表现为专业性不强、财政支持不到位和创新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整合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改善农村老年福利院的生存状况,促进其进步与发展,全方位满足老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让其更好地安享晚年。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猜你喜欢
新洲区福利院武汉市
武汉市新洲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BABY,COME BACK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