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73-01
进入高三,从九月份就开始了漫长而又重要的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阶段里,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体系中理解上的障碍;要让学生掌握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里产生最大的效率,收获最大的成功。现就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设计“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采用“嵌入式”教学设计,将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融合在某一容易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中,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当中复习和应用知识点。
在现行的第一轮复习参考书中,对某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采用“清单式”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这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省去了自己归纳总结的时间。但是,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学生不愿意回归教材自己归纳总结,脱离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知识的记忆深度不够。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嵌入式”模式组织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进行复习。即将基本物理概念、规律融合在某一题目中,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当中复习知识点。
例:复习“电功与电功率”时,设计了如下的小题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和方法嵌入其中。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灯泡上标有“6V12w”字样,R=2Ω,电动机的电阻RM=0.5Ω。若电灯恰能正常发光,求:流过电动机的电流;电动机的效率。
在这个题目当中涉及电路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去阅读教材,主动了解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
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唯记忆而记忆,而是要进行应用,在应用中深化和巩固、拓展。嵌入式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实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在以往复习中,教师用说的方式进行复习,总以为能讲透彻,通过讲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实际上,这种方法让师生都累,效果不佳,学生以前未解决的问题,经过一轮复习后还是不知所以然,盲点还是盲点,打击了学生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去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置身新的情景,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帮助解决盲点,让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例: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的理解有疑问,总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复习时,设计这样实验:将一张报纸平铺在水平讲台,在报纸的左端放一盒子,在讲台上标记好盒子的位置。向左拖动报纸,同时观察盒子的运动。报纸对盒子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与盒子的运动方向相同。通过这实验,解决疑问,还为“摩擦力做功、传送带模型、滑块—滑板模型”的复习打下了基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复习“失重”时,学生总以为物体可以发生静止状态下的物理现象。实验一:把装水的瓶瓶盖去掉,瓶壁打一小孔。手握水瓶让它静止,观察到有细水流从小孔喷出。而后,让水瓶自由下落,观察现象:小孔中细水流消失。这就意味着水层与水层之间的压力变为零,流动性消失了。水的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提供自由下落的重力加速度。在完全失重的状况下,平时的情景会发生改变,如水滴是球状等。
实验二:张开右手,在手上叠放两个粉笔盒,而后带着他们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整个过程中手指不与盒子有任何的接触。可以看到:盒子一直与手掌紧紧的粘贴在一起。那么盒子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因为重力用来提供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飘来飘去。
这样的小实验,不会占用我们过多的课堂时间,但是可以颠覆学生错误的思维和观念、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深刻的映像。这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情景,用实验为学生铺路搭桥。
三、在物理规律的应用和物理方法应用的指导时,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情景新颖的例题,体现“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考查推理、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新的设问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应变的能力。用创新题进行训练,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基础题,以训练来提炼方法,提高从题目中采集信息建立相应物理模型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学生有“计算题恐惧症”。在第一轮复习阶段不能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分析计算题,那么学生在高考时就会失分四十分。所以在一轮复习时,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设计合理又有一定深度的例题和习题。设计例题时,将计算题进行分解,多设计小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小问题的基础上收获信心总结方法,从而愿意去解答计算题,将大题变为小题。
在课堂上不是追求一节课讲解多少个题目,而是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反思,将主动权给学生,在思维激烈碰撞冲突同化之后,学生对这一类题型就不会怵,愿意去分析而且也可以拿分。
如:复习“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时,例: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m/s2)
学生对题目情景非常的熟悉,大家都愿意去分析思考,题目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进行解答。既培养了学生信心,也完成了目标和任务。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求稳求实,做好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设计的例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可变性。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的需要,设计“有趣高效”的课堂体系,在课堂里收获最大的成功,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