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清晰 干净利落

2015-12-30 03:14牛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8期
关键词:段落文章作文

牛锐

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古人称之为“谋篇”“布局”。它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然而许多考生作文却懒得去考虑文章的结构,往往是拿起笔就写,想当然地作文。其实这就丧失了一个得分的大好机会。

我们中学生作文中文章的结构安排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评为四类文、五类文。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笔墨,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文在动笔之前,如果你能安排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文章的结构,会让你事半功倍。

考场作文的结构讲究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含混不清,在此基础上再注意别致新颖,是能让你不留什么遗憾的。

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是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乙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二是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形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是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作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是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五是三水并流。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我们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方法运用的代表作。

六是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七是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八是首尾出彩。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猜你喜欢
段落文章作文
心理小测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