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5-12-30 15:42邓燕华
艺海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桃花江桃江桃江县

邓燕华

〔摘要〕文章分析了桃江县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兴县的目标。

〔关键词〕桃江文化发展产业项目品牌建设现状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桃江县以增强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和发展文化产业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和发展竹文化、屈原文化、美人文化、民俗文化,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独具桃江特色的文化高地,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桃江县文化发展的现状

领导重视文化发展。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政策支持文化发展,坚持推进文化事业繁荣。2012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近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定期召开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落实”的文化工作领导机制。文化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单位年度绩效管理考核范围。2015年,桃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包装了10大三产业项目,其中文化产业类项目就占了4个。

文化阵地建设较全。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夯实。近3年桃江县对农村广播网、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文化馆进行新建扩点,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建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86家“农家书屋”、26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完善县体育馆、休闲广场、沿江风光带等公共场所的娱乐、休闲、健身设施。投入1100万元,全面建成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2014年县财政调拨300万元对县影剧院进行维修改造,投入20万元完成县图书馆大门改造。

文化市场初步形成。截止2015年10月,桃江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000余家,已办理行政许可的经营单位400余家,其中网吧125家,歌舞娱乐场所34家,电游、电玩室45家,打字复印社53家,音像店21家,书报刊店56家,印刷厂42家,演出团体35家。全县文化产业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桃江县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全县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文艺骨干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了民间艺术人才库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将全县618名民间艺人纳入桃江县民间艺术人才库,将各乡镇、村的文艺骨干纳入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注重花鼓戏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花鼓戏培训基地、举办花鼓戏青年演员培训班、选拔优秀演员、开展演艺团体大赛、推动民间花鼓戏剧团逐步转型为专业剧团,使全县花鼓戏演艺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项目前景看好。桃江县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目前,桃江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已与中广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桃花江美人窝文化主题公园已签定意向书、桃花江文化旅游广场已签约、桃花江竹海竹文化景区和凤凰山屈原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正在积极招商中,桃江竹文化博物馆已完成前期工作,明年将建成投入使用。县花鼓戏剧团、县美人窝文化传媒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华耀3D数字影院等规模较大演艺产业发展较快。

二、桃江县文化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薄弱。全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虽都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但由于国拨资金不够,当地财力有限,文化基础设施功能不全,作用难以发挥。第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受编制和经费的制约,专业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匮乏。马迹塘故事和胡呐喊的传承急需挖掘和培养,尤其是胡呐喊,具有极高的传承挖掘价值,但由于经费有限,传承人难以选培。第三是文化产业规划落后。针对县域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全县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第四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发展资金主要依靠县财政解决,整个文化市场发展处于粗放的状态,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购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艺术创作等方面经费缺少保障,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不足,导致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困难重重。

三、桃江文化发展的思考

桃江县要全面推进文化发展,文化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景点、品牌活动、品牌赛事、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为县域经济作出较大贡献,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思想舆论积极向上,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加强文化项目建设。实现文化娱乐业的品牌经营,规模经营,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建设以马迹塘故事为中心的民俗文化基地,以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为载体的美人文化基地,以桃花江竹海风景区为依托的集旅游、休闲、居住、度假、养生、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湘中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完成桃花江湿地公园、桃花江文化艺术园、“江南第四大名楼”天问阁及凤凰山公园等重大公共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和引导好桃江县演艺集团公司、桃江家威竹艺文化有限公司、凤山石砚文化有限公司、马迹塘故事演出公司、华耀国际影城。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精品创作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着重抓好小说、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形成特色和优势,全力冲刺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学艺术奖”、市“三周文艺奖”。全力打造一个融竹文化、屈原文化、美人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艺作品《桃花江是美人窝》。积极举办桃花江竹文化节,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促进桃江竹产业和竹文化的发展。

制订文化发展规划。桃江县有人口90万人,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底蕴。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时,重点发展什么文化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桃江经济发展,是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应尽快制订出台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制定科学计划,充分利用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地方特色,明确产业格局,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快速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文化专业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全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桃江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完善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确保文化人才队伍良性可持续发展。

保障文化基础投入。加大投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志愿服务基金,用于文化艺术创作表演的奖励、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扶持、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积极拓宽文化发展投资融资渠道,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

营造文化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新办的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以加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资本积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建、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加大对群众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群众文化社团,鼓励群众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服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驱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打造桃江传统优秀文化品牌。打造竹文化品牌,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引导支持开发文化含量高的高新竹制产品和竹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文化内涵丰富的竹文化产业群。打造休闲娱乐品牌,引导“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KTV歌厅”、“茶室”等休闲娱乐企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高休闲娱乐企业的原创自主开发能力,大力丰富休闲娱乐服务内容,提升文化品位,促进饮食文化、茶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打造演艺品牌,推动县影剧院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立足市场、积极竞争、创造品牌的现代影剧市场。适当奖补、大力扶持民间花鼓剧团的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桃花江竹海、凤凰山、桃花湖、浮邱山、罗溪瀑布等优势资源,整合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加大包装力度,大力开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建好中国学生定向越野运动训练基地,着力打造桃江文化旅游新名片。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桃花江桃江桃江县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桃江凤凰山:屈原发出《天问》绝唱
黎锦晖眼中的桃花江
走进桃江县
夜游桃花江
相思桃花江(外一首)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主推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力促养猪业转型发展——桃江县养猪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河东·河西
固结灌浆技术在桃花江水库大坝基础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