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桃江县文化研究者龙玉牛认为,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和桃江有很深的渊源。“屈原之所以来桃江,与桃江的美人也不无关系,屈原甚至与桃江美人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屈原在公元前285年春到了桃江,长期在花园洞定居,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桃江县城东边的凤凰山便是屈原行吟《天问》之处。”龙玉牛说,屈原第二次流放途中有位“红颜知己”相伴,即《离骚》中提到的“女嬃”。女嬃为桃花江上游文家渡人,15岁时,在父亲的军营结识了18岁的屈原,相互倾慕,后嫁与屈原为侍妾。屈原两次流放,女嬃从汉水至湘水,再到沅水上游,最后回到家乡桃花江都跟着屈原,直至因病故于花园洞,并安葬在此。
“当时屈原是怎樣写作的?当然不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纸到东汉才由蔡伦发明。屈原肯定是写在竹简上。一首《天问》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余字,该写多少竹简,需要多少根竹子?”龙玉牛认为,桃江遍地竹海,屈原选择留在桃江还有创作实践的需要。
两千多年前,被放逐的屈原在桃花江入资水的凤凰山上挟剑长吟,声若惊雷,发出《天问》绝唱。两千多年后,在湖南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之际,被称为“屈原第二故乡”的桃江,再次以美人意象强势发声,欲借美人文化之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腾飞。(摘自《今日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