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陷阱”
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纯粹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
利用财务杠杆进行高周转,并迅速做大。这一策略已成为房企的主流开发模式。虽然高周转能使房企快速地扩大规模,获得销售业绩,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尤其是净利润的下滑。新的调整周期后,高周转反而导致了不少房企的高库存,进而占用企业资金,危及到资金链安全。开发商当下所面临的普遍困惑——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利润率水平大幅下滑的局面。
今年的“500强测评”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房企净利润增速继续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加之各地地价不断走高,房企利润增长压力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2014年,500强房企净负债率均值为93.73%,较2013年84.01%的均值提升9.72个百分点,刷新该指标新高。
随着房地产回归正常增长,企业要实现盈利就需要精细化管理和专业的判断,人才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在行业竞争白热化,平均利润摊薄的情况下,各大房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优秀的高管、操盘手不断离职,如何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对地产公司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合伙人”这样的激励机制在房地产行业内应运而生。
2014年,房地产公司内部最热门的词莫过于“合伙人制度”。这一体制上的创新,被视为开发商在市场低谷期最大程度上提升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企业效率的最佳体制创新模式。如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传统家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参与到这一浪潮中来,房地产公司的内部也因此产生着深刻的聚变效应。
事业合伙人制度培养的,不仅是忠于职守的职业经理,更是具备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的经营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其它任何资源比这二者更加重要。无论从现有业务的效率、效益提升角度来看,还是从新业务的创新、创业来看,事业合伙人制度都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合伙人机制是否将成为房企的“标配”——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或许未来更多房企积极的探索便是最充分的答案。对于多数房企而言,合伙人机制、项目跟投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管理变革,如何变革需要反斟酌和评估,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固然值得参考,但更重要的是要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