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大都市区机会更多

2015-12-30 12:42唐黎明
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区人口

文│唐黎明

唐黎明:大都市区机会更多

唐黎明安邦咨询合伙人

市场会遵循中央的政策规划,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心转向中小城市吗?我看未必。

实际上,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政府的资金会投向中小城镇,但市场的资金更青睐于500万人口以上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因为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有更好的聚集效应,对企业和人口的吸引力自然也更大。因此,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群,将在未来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发展小城镇是结果

得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有三个作用机制:第一是人口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有了一定的人口密度,越是集聚,这些人口就越有能力承担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因此,虽然近几年地铁、轨道交通、剧院等设施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规划建设,但是只有拥有5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才有财政能力负担这些设施的后续维护费用。

第二是市场需求。人口越是集聚,市场范围越大,供给与需求都能够实现多样化与专业化,从而越能实现供需匹配。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企业成长以后,就将总部设在北、上、广,而不是留在本地的原因。因为企业长大后,需要升级,需要的就是金融、贸易、物流、信息、咨询等产业配套,这些产业在北、上、广、在省会城市会更专业化,更发达。而三、四线城市要发展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积累。因此,很多地方虽然都说要打造总部经济,但实际上可以打造总部经济的城市不会太多。

第三是知识的共享。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更多元包容,可以聚集不同种类的人群。这些人群可以因为兴趣、爱好、职业聚集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经验。在小城市,很难找到像爱好话剧、歌剧这样的小众人群,而在大城市,即使是最冷门的兴趣爱好,都能找到志同道合者。空间集聚可以加速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便于员工和企业家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学习。所以,越是依赖思想和知识的行业或者个人,越愿意在大城市。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口更倾向于集中在大都市地区。美国真正人口集聚的地方就三大块,美国东部、美国西部以及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的美国南部,但主要是东部、西部两大块。纽约市在783.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集聚了834万人口。而在大纽约都市区1.7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则聚集了近1900万人口,分别占全美国面积和人口的0.18%和6%。与美国类似,在日本,东京圈(东京、神奈川、千叶、琦玉)以及名古屋圈(爱知、岐阜、三重)和关西圈(京都、大阪、兵库、奈良)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50%。

道理很简单,国家越发达,工业、服务业比重越高。一个国家如果处在农业生产阶段,土地无法迁移,人口只好分散。但是工业、服务业高度依赖于资本;其中,服务业由于需要面对面的消费,所以对人口集聚的要求更高;在现代社会,资本、人口、信息都是可移动的,所以越是工业、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人口越是集聚在少数地区,最终形成不同规模的城市群。

可能一些反对者会认为,大城市在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犯罪等城市病。实际上,城市病更多源于中国城市管理粗放低效、规划失控,与城市规模并非成正相关关系。某种程度上而言,城市病的存在可能是阻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机制,利弊共存,互相牵制,才能形成相对均衡的城市最优规模。

我要强调的是“发展小城镇是结果”。发展小城镇是对的,把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等资源投向小城镇也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认为把大城市的资源拿到小城镇,它就发展更快了;恰恰相反,大城市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它就可以带动周围的小城镇更快地发展,从而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型城镇化的投资机会,在围绕着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距离更近的城市群中会更加突出。

大都市区建设应慎用行政区划调整

在发展大城市的过程当中,撤市设区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为了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和规模,增强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各地掀起了行政区划调整的热潮。

城区的合并,可以迅速扩大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从而提高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加大城市在国家资源分配中的筹码,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单纯的空间合并,使得中心城区人口、空间迅速扩大,而城市空间的蔓延,可能使得城市管理后继乏力,效率更加低下,这实际上是城市化的虚假繁荣。

在东部如浙江、江苏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密集区,由于经济体制相对灵活、区位优势显著,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已逐渐形成大都市格局,一定而必要的局部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化,促进大都市区的形成。但是,如果仅仅是简单粗暴地通过区划兼并的手段,进行集权式管理,不仅会束缚原有灵活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而且城市管理鞭长莫及难以覆盖广泛而多样的城乡地域范围,客观上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以及政策空间的缺位和空白,加剧与偏远郊区的城乡二元效应。

以武汉为例,武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市带县”的行政区划体制,在1992年以后将4个郊县、2个郊区改为城区,形成由7个中心城区,6个远城区构成的行政区划结构。撤县改区的目的,在于减少市区空间扩展限制,统筹区域一体化建设、协调城乡矛盾、减少管理层级、加大都市区的实力等等。

然而,正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像现实到理想的距离那样遥远。行政区划变更,可能使某些事情变得更为糟糕。

武汉“市带县”时期,各县和城区分别相对独立,各自的产业政策在各区域内相对均质,城区重心在于城市建设,县城的重心在于城乡统筹,兼顾乡村职能。县改区以后,整个市域内实行城市型的政策和管理模式,远城区的农业产业化受到忽视,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扶持政策无法惠及边远城区,而远郊城区长期的县域农业经济模式,无法急剧转换为都市型的产业。一方面中心城区更加的极化,强者更强;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的扩散作用和边际效应急剧衰减,无法惠及边远县城,农村农业投入不足,更加的边缘化,这种情形加剧了中心城区和边远城区的差距。

某种程度而言,撤县设区的调整,名义上提高了县级单位的行政等级,实质上削弱了地方自治能力,实际上的发展重点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对远城区的管理和支持乏力,造成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日益扩大。

编者按:

城市像蘑菇般遍布全球,有些城市空无一人,有些城市被遗弃而腐烂,也有城市生机勃勃。海湾地区、东南亚、印度、中国和非洲经济新一轮的迅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本世纪的挑战:城市如何应对经济变幻带来的改变?什么样的新型城市可以崛起成为新的一线城市?依赖于区域内资源的城市,未来在哪里?城市到底该如何转型?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区人口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