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欣(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成都 611131)
从理论研究来看,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能够有效释放对服务业的需求,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以高原、山区和盆地为主的西部地区,与中东部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在不具备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情况下,究竟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起到多大的影响?各影响因素与服务业呈现怎样的相关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城市化是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2011年,中国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被确认为城镇居民。未来十年,还有70%的人口即9亿人将整合到城市。相对于发达东部城市的“优化和提升”不同,西部城市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目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强调陆海统筹,东西互进。这样的区域发展政策,改变了过去由沿海沿江逐步向内陆的梯度开放方式,让西部地区直接成为了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最前沿。西部城市将进一步发展成为辐射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开放门户,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提升西部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西部地区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口岸,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日渐削弱。随着互联网产业与服务业的叠加,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等新兴服务产业。另一方面,与线下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整合也方兴未艾。随着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建设的加速,新兴服务产业将会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地理学家瑟诺姆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处于30%-70%之间。当城市化率在70%以上时,则是城市化高级发展阶段。2013年,西部地区城市化率在45%左右,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同期东部地区已经超过60%,差距明显。
从省际来看,发展不平衡。2012年最高的重庆城市化率为56.98%,而最低的贵州仅为36.4%。虽然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区域不协调,总体水平偏低,但是城市化率提升速度却在进一步加快。与2011年相比,2012年西部地区城市化率提升了2.23个百分点,远高于1.3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有7个省区市的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服务业竞争力总体不足。就服务业在全国分布排名前10位城市来看,西部地区只有重庆(第七位)和成都(第八位)。
2.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南地区服务业整体实力超过西北地区,西北地区2012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3.6∶50.4∶36.0;同期西南地区为17.93∶43.14∶38.92。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将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长期存在。
3.服务业呈现空间聚集的特点。就空间分布特征而言,西部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地理环境优越、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成都平原、西安为代表的西北关中平原和内河港口重庆而言,拥有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对外开放机会。从城市行政等级来看,重庆是直辖市,西安和成都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城市行政等级决定了城市功能,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是其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担着更多的服务功能。
表1 成都各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变量数据统计
1.聚集效应。只有人口、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对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市场需求,以此促进服务行业不断细分,发展新的业态。在城市,人口的密集造就了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和产业间高度的关联。同时,生产要素大量聚集,通过便利和密切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丰富的资本和人才储备,这些都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西部,市场规模相对不大,聚集功能和经济效应不明显,由此造成了较低的服务效率。
2.需求效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产业后,其收入显著提高,直接拉动了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增长。随着人口的聚集,消费群体随之扩大,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消费潜力的释放将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不断聚集,工业生产活动也随之扩大,三产融合,社会分工的细化,都将提高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
1.样本的选取。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继重庆之后,第二个经济总量跨入万亿级别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处于西部前列。
本文分别选取成都市的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温江区、新津县为样本。成都目前以三个圈层为经济分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一圈层包括以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二圈层定位于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温江区等。位于远郊地区的新津县等三圈层,一方面作为承接工业梯度转移的阵地,另一方面也大力推进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点的农业和旅游业。因此,本文分别选取三个圈层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考察,以期全面反映成都市发展概况。
2.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成都服务业进程,同时选取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自变量作为研究城市化发展的指标。
3.模型的构建。本文采用相关关系的统计学方法来探讨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前景的影响程度。相关系数是指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不代表因果关系。计算结果正负代表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正反,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代表相关程度的大小。根据以下公式,可以得出影响服务业的综合影响因子:
其中,K指城市化最终影响因子;Ai指城镇化率,A指城镇化率的综合;Bi指人口密度,B指人口密度的综合;Ci指人均GDP,C是指所有人均GDP的总和;Di指人均可支配收入,D是指所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和。x1、x2、x3、x4分别代表四个因素的权重,由上述四种因素与服务业占GDP比重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到。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影响程度。
第一,数据统计。表1为成都各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变量数据统计。其中,城镇化率反映了人口在城市的聚集程度;人口密度反映了城市化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因素用以权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该地区购买力大小,以此来考虑对服务业的需求影响。通过采用相关关系计算,得到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服务业占GDP的相关系数,见表2。
第二,常数K值计算。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K值如表3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新津县常数K值最小,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最低,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锦江区常数K值最大,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服务业发展相对而言最好。
通过对比以上五个不同区县,本文发现:其一,从全市范围来看,模型计算得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K值为正,说明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提升具有促进作用;K值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发展前景越好。其二,结合成都三个圈层区域分析,以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K值均在0.7以上,说明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相对于中心城区,二、三圈层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挖掘。其三,从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四个变量分析,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8以上,与人均GDP达到0.8404,与可支配收入为0.5999。说明城市化发展与服务业成正相关,城镇化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共同推动着成都服务业发展。因此,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服务业的提升。
第一,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对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人口密度与城市化成正相关,且权重较大。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密度与东部相比还比较小,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加快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因此,政策的制定,需要逐步打破城乡隔离的制度壁垒,实现人口向城市的较快聚集,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大量人口转移带来的劳动力质量问题。
表2 各变量对服务业占GDP的相关系数
表3 K常数数值
第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一体化。目前,成都二、三圈层定位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主要承接第一圈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制造业的发展,并未显著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此外,根据模型计算分析,位于中心城区周边的区县,其K值还相对较小,促进当地服务业发展的效应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行全面资源整合,中心城区应继续发展以知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挥这些产业的积聚和核心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区县的发展,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周边区县应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契机,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改造和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分工的合理部署。
1.佚名.美媒评中国城市化挑战:流动人口难享社会福利[EB/OL].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g/2015/0423/752893.shtml,2015-04-23
2.徐峰.论大都市郊区的城市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1(12)
3.中国西部加速探索城镇化新模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12/15/c_118563912.htm,2013-12-15
4.李华香,李善同.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管理评论,2014(8)
5.曾淑婉,赵晶晶.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其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6)
6.黄苏燕,陈兴建,夏李薇.大型生态绿地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