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琳峰 王东清 副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 长沙 410083)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断攀升,金融发展速度加快,开始出现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且该问题在不同区域之间有着不平衡性。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94年,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引起的经济效应还未影响到农村地区,城市居民在改革开放的势头下收入逐渐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第二阶段为1994-1997年阶段,这一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相比起第一阶段有了一定的回落。而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在1997-2007年期间,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加大,而在2008-2013年期间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开始缓慢减小。金融业不仅支持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更具有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因此研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证实金融服务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
戈德史密斯早在 1969年就指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在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上的整合;麦金龙和肖认为,金融发展更多的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完全化过程。以上表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金融发展进行了概括。结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区域金融发展应是金融发展的空间性在动态和静态上的整合。从我国统计口径出发,本文中的区域金融发展定义为东、中、西部区域内的金融发展程度。萨缪尔森认为,所谓收入,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根据我国统计抽样口径,本文所说的城乡收入具体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
目前,我国已经将经济区域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但是为了便于数据的统计,本文采用200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标准,将本文研究的区域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港澳台除外)。
本文采用学者唐礼智等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金融相关比(FIR)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来对区域金融发展情况做论述。两者的公式如下:
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金融相关比指标(FIR)=(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即GDP)
金融相关比指标(FIR)能够反映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其呈正比,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与区域金融发展效率成正比。
区域金融发展的变化及特征。本文将收集2008年至今的数据,来对区域金融发展变化做研究。
金融发展效率。2008 -2014年的我国分区域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数据及储蓄存款余额数据如表1、表2所示。
利用表1和表2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公式: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可以得出,图1所示的各区域金融发展效率指标。
图1中,东部地区的FE指标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FE指标又高于中部地区,三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自2008年以来一直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中部地区在2012-2013年期间FE指标却有下降趋势。这表明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远高于中部,而《201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西部地区的贷款增速连续八年超过东部地区,在未来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效率将有可能超过东部地区。具体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数据以及公式:
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地区生产总值(即GDP)
可以得出2008-2013各区域金融发展相关比指标(FIR)走势,如图2所示。
图2中,东西部地区的FIR指标从2008年至2013年都高于中部地区,表明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发展要优于中部地区。三个地区的FIR指标都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FIR指标在2013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甚至超过了东部。从上文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贷款增速从2008年起就有和东部地区“一较高下”的趋势,但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慢于东部地区,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会略高于东部地区。
图1 2008-2013年各区域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变化
图2 2008-2013年各区域金融发展相关比(FIR)指标变化
表1 2008-2013年各区域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变化
表2 2008-2013年各区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
表3 2008-2013年各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
表4 2008-2013年各区域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变化
表5 2008-2013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变化
表6 2008-2013年各区域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综合来看,2008-2013年间,金融发展最快的当属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结构调整,金融发展速度已经放缓。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在这6年间的发展起色并不大,依然远低于其他两个地区。从整体上看,区域间的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较为突出。
从图3来看,目前我国东西部发展规模要远超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凭借迅速增长的贷款规模,使得金融发展规模在2013年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相对饱和,更多的大型产业由东部地区迁至西部地区让资金也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也推动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
如图4所示,从金融发展效率来看,目前金融发展效率领先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虽然西部地区的贷款规模赶超东部,金融发展规模随之扩大,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因此一些农村、偏僻地区的经济落后情况仍未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之所以能够超过中部地区,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综合水平最强的省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图3 2013年各区域金融发展相关比(FIR)指标对比
图4 2013年各区域金融发展效率(FE)指标对比
作者参考金瓯的研究,采用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与城市化指标(CI)来对城乡收入差距做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
城市化指标(CI)=城镇人口/总人口
陆铭、陈钊(2004)的研究表明了,城市化水平会影响到城乡收入,城市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及特征。城乡收入差距指标。本文选取与区域金融发展相同时间域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时间段,以更好地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首先,对2008-2013年各区域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做统计,每个区域的数据=区域各省总和/省际、自治区数量,为平均值,数据如表4所示。2008-2014年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数据如表5所示。
由上述两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自2008-2013年的走势,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2008-2013年期间我国各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标走势都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各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西部地区自2008起便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远远大于东部和中部,但是在2008-2013年期间,西部地区又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幅度最大的区域,其y指标正朝着中部地区靠近,表明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正向中部地区靠近。东部和中部地区的y指标在2008-2013年期间下降幅度较小,表明这两个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速度慢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近5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依然保持较低水平,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
城市化指标(CI)。同样,本文选取2008-2013年各区域的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数量的平均值,即各年年末区域城镇人口比重如表6所示。
基于各区域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进一步得出各区域城市化指标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2008-2013年期间,我国各区域的城市化指标(CI)都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三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在5年期间都有所提高,而三个区域提升的幅度都较为平均。5年期间城市化水平依然是保持东部>中部>西部的状态。
综合评价。2008-2013年期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由2.65下降至2.46,下降幅度约7.7%,而西部地区由3.71下降至3.23,下降幅度约14.9%。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指标(CI)由2008年的59.56上升至2013年的65.04,上升幅度为8.4%,西部地区由2008年的37.25上升至2013年的44.17,上升幅度约15.7%。由此可以看出,在2008-2013年,西部地区是5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水平最快的区域,使得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成为三个区域中缩小幅度最大的区域。
图5 2008-2013年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变化趋势
图6 2008-2013年各区域城市化指标(CI)变化趋势
图7 2013年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
图8 2013年各区域城市化指标(CI)
图7数据表明,2013年,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依然是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依然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区域。一方面是由于西部的地区仍有许多待开发区域,城市化水平地区内部差距明显。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大多地区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导致了农民收入偏低,加之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发展落后,制约了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结构多样化发展。
从图8中看出,目前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东部、中部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增速缓慢,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其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规模偏小、分布密度低,经济辐射能力弱,难以起到核心城市的作用,因此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再次,虽然西部地区有四川、重庆等城市化发展水平高的省市作为支撑,但是巨大的地区差距依然成为西部地区难以破图的城市化建设难题。而东部地区近年来加快推进新城镇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城镇化的水平。
上文中用于研究区域金融发展的指标:金融发展相关比(FIR)和金融发展效率(FE)两个指标,在略微波动之下总体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同时用于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两个指标: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和城市化指标(CI)呈反比,两个指标均说明了我国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
近5年来,金融发展使得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进而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这一点在西部地区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西部地区在2008-2013年期间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都紧追东部地区,因而在这段期间内,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各区域最快,因此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幅度也更快。因此可以判断,区域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反地,城乡收入的缩小意味着农村居民所掌握的收入越来越多,2013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为2008年的1.98倍,东部地区的为1.82倍。而为了增加更多的收入,或是利用手头的钱去经营生意,农村居民便会去贷款,在2013年,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关比指标(FIR)就超过了东部地区,表明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收入得到提高后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第一产业劳动所得收入,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开展金融活动,即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推动了区域金融的发展。
中部地区两个金融发展衡量指标金融发展相关比(FIR)和金融发展效率(FE)在2008-2013年期间均低于西部地区,表明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在规模和效率上都落后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指标(CI)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均表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优于西部,而城乡收入差距也小于西部地区。因此上述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城乡收入缩小的结论在中部地区上显然并不适用。原因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在经济转型以及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得到更多国家政策的倾斜,而中部地区被认为是受到东部地区的金融辐射,因此在政策倾斜上不如西部地区具有优势。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带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一阶段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与阶段性特征,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为我国协调东西开放,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战略中重点圈定的18个省中,西北地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6省,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西藏3省,内陆地区重庆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受益省份,而这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重新整合区域优势,通过经济纽带产生新的联系,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绝佳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大大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让更多的贫困、偏远地区得到改变。而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因追求高速的城镇化而忽略城镇化的质量。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山区的数量众多,而这些地区的城镇化绝非短期内能够达到的,必须要经过长期努力。
综上所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关系,但是,中部地区由于历史和政策上的原因,表现得没有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明显。然而,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和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是不可割离的,而各区域的协同发展,将更有利于我国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1.郭腾飞.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4
2.华文龙.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8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吴拥政,陆峰.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异变化关系再检验[J].企业经济,2014(12)
4.唐礼智,刘喜好等.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8(11)
5.金瓯.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以温州为例[J].企业经济,2011(6)
6.赵晶.金融市场化改革、城市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